右臆

yòu yì [ you yi]
注音 一ㄡˋ 一ˋ

词语释义

右翼。

词语解释

  1. 右翼。

    汉 贾谊 《新书·连语》:“ 紂 将与 武王 战, 紂 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 紂 也。”参见“ 右翼 ”。

引证解释

⒈ 右翼。参见“右翼”。

汉贾谊《新书·连语》:“紂将与武王战, 紂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紂也。”

右臆的网络释义

右臆

  • 右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òu yì ,是指右翼。
  • 汉字详情

    yòu [yo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DK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R
    四角: 40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2) 助;帮助。后多作“佑”

    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

    右者,助也。——《易·系辞》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

    王右伯舆。——《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

    保右命之。——《诗·大雅·嘉乐》

    (3) 又如:右援(援助;引荐);右序(辅助;佑助);右饷(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右与(佑助,帮助)

    (4) 尊崇;崇尚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 高诱注:“右,犹尊也。”

    (5) 又如:右鬼(尊崇鬼神);右贤(尚贤,尊崇贤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

    (6) 保佑。后作“祐”

    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 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保右命尔。——《诗·大雅·大明》

    维天其右之。——《诗·周颂·我将》

    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汉书·翟义传》

    (7) 通“侑”。劝食

    一朝右之。——《诗·小雅·彤弓》

    既右飨之。——《诗·周颂·我将》

    以享右祭祀。——《周礼·春官·大祝》

    名词

    (1) 右手

    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范蠡乃左提鼓,右援,以应使者。——《国语》

    (2) 又如:右口(中医名词。右手寸口);右臂(人大多惯于用右手做事,因以右臂喻事物的要害部分)

    (3) 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

    效驾,奋衣由右上。——《礼记》

    折其右肱。——《易·丰》

    (4) 又如:右势下(右边;右旁);右个(右侧的偏室);右文(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5) 官职或官署 。如:右扶风(汉初官名);右更(秦汉爵位名。第十四级);右府(宋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右垣(即“右掖”。唐时指中书省);右相(官名);右席(指宰相之位);右部(指户部);右揆(官名。右丞相)

    (6) 地理上的西边 。如:山右;江右

    (7) 车右。即参乘,古代战车上站在右边负责警卫的武士

    菜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8) 姓

    形容词

    (1) 持保守的、传统的或有时是独裁主义的 。如:右派

    (2)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出其右者(古时以右方的位置为尊,故右指上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右戚(皇帝贵戚);右姓(豪族大姓);右客(尊贵的客人);右地(要地);右列(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英文翻译

    right; west; right-w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客英字典] ju5 [陆丰腔] jiu6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海陆丰腔] riu6 [沙头角腔] jeu3 [台湾四县腔] ju5 [东莞腔] j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云久上聲開口三等ĭəuiux/hiov
    [yi]
    部首: 444
    笔画: 17
    五笔: EUJN
    五行:
    仓颉: BYTP
    四角: 702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意声。又作“肊”。本义:胸骨)

    (2) 同本义

    臆,胸骨也。——《说文》

    (3) 胸部

    气交愤于胸臆。——王粲《登楼赋》

    臆,匈也。——《广雅》

    仪遗忏以臆对。——《汉书·序传上》

    丹臆兰臆。——潘岳《射雉赋》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唐· 王建《水夫谣》

    (4) 又如:抚臆论心

    动词

    (1) 通“意”。意料;推测

    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抱朴子》

    请对以臆。——《史记·贾谊传》

    然而子长少臆中之说。——《论衡·案书》

    (2) 又如:臆辨(只凭推测来辨别)

    副词

    (1) 主观地

    妄以臆度。——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臆中(犹言主观想象);臆出(主观所出);臆见(亦作“肊见”。主观的看法);臆决(主观地决断);臆定(主观地断定);臆算(主观推算);臆改(凭臆测改动文字)

    英文翻译

    chest, breast, bosom; thought

    方言集汇

    ◎ 粤语:j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t8 ri5 [宝安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t8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qik/iokʔ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