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shǐ liào [ shi liao]
注音 ㄕˇ ㄌ一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词语解释

  1.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沉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今观 周子 之所搜,无非史料也。” 吴晗 《灯下集·从曹操问题的讨论谈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今天需要掌握可靠的史料,运用新的观点写出人民所需要的历史。” 朱光潜 《克罗齐哲学述评》第六章:“真正的史料只有两种:证据与批判,即生活与思想。”

引证解释

⒈ 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沉昌直《<柳溪竹枝词>序》:“今观周子之所搜,无非史料也。”
吴晗《灯下集·从曹操问题的讨论谈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今天需要掌握可靠的史料,运用新的观点写出人民所需要的历史。”
朱光潜《克罗齐哲学述评》第六章:“真正的史料只有两种:证据与批判,即生活与思想。”

史料的国语词典

有关历史的文献资料。如明朝董复表编的《弇州史料》。

史料的网络释义

史料

  •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 史料的翻译

    英语: historical material or data
    德语: historische Dokumente, Annalen, geschichtliche Daten (Aufzeichnungen)​ (S, Gesch)​
    法语: documents historiques

    史料造句

    据史料记载,这是一件汉代的文物。
    若史料真伪莫辨,则史实之建立无从谈起。
    这部书探汤手烂,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确实是从大量史料中总结出来的。
    本文的前两个部分以史料为主,介绍孤竹国建立与衰亡的过程及其疆域变迁、孤竹故城地理考证。
    据史料记载,武当山道士鲁大宥由北方访全真道归,与汪真常在武当山传全真教法,度弟子百余人,再由弟子传入三镇,从此武汉地区开始有全真道活动。
    据史料记载,墓碑上应有“钦赐”二字及少京兆黄吉士题字“幕义立言”的坊额。
    依据有关史料,夏商时期的朝聘关系是当时屈服关系的一种体现。
    但是史料记载,这张玉娘自幼聪颖敏悟,知书明理,议遵闺训,孝慧可佳,仪容端庄,且善于诗词。
    史料记载,忽必烈为了严肃法纪,加强吏治,在中书省门前建了个“登闻鼓”,凡是大冤无处申诉的,可随时前来击鼓鸣冤。
    杨延昭死时,韩昌尚未领兵,史料文献上也未见韩昌与宋军交战的记载。
    中华古史悠久,史料太多,治史者一般只能从断代史着手。
    从它作为田家向官府租佃国有土地耕种的土地租佃契约的性质来论,则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或史料价值。
    汉代洛阳城十多座城门,没有叫这名儿的,有人根据史料记载的“鸿爪雪泥”考证,查出来鸿都门是东汉皇宫的一座宫门,但具体位置有几种说法,莫衷一是。
    历史学界与文学界从中发掘出大量史料资料,做出许多研究成果,出版许多专著与辑刊。
    在史料丛杂、头绪繁多的情况之下,学者虽穷年累月,未必能尽读这么多的书;就是读了,这些书本身的错误不少,亦未必都有用处。
    ,如果不查史料的话,很容易误解她比孔祥熙小两辈,再排下去,成何体统。
    在有史料考证的历史中,中国自夏代到周初都奉行感性的消费观。
    根据史料记载,这批被后世称为“大师遗韵、菊坛经典”的著名七张半唱片是分两次灌制完成的。
    他指出,史料记载,郑和非常重视所经过或驻扎国家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必做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汉字详情

    shǐ [s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K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英文翻译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3 [台湾四县腔] sii3 [沙头角腔] su5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se3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srix/shiioʃĭə
    liào [liao]
    部首: 407
    笔画: 10
    五笔: OU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DYJ
    四角: 94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2) 计数;计量;核计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说文》

    宣王料民于 太原。——《国语·晋语》。注:“数也。”

    楚师可料也。——《国语·楚语》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国语·周语上》

    (3) 又如:料校(计数检核);料民(计点人数);料数(计数);料算(估算)

    (4) 估量;揣度;料想

    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捭阖》

    不复料其虚实。——《资治通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阳侯列传》

    (5) 又如:料知(犹估计);料来(估计;料想);料量(估计,测度);料道(估计到,预料);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料知(料想到);料然(料想);料莫(想来);料猜(猜测);料世(揣度时势)

    (6) 选择,挑选

    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国志·陆逊传》

    (7) 又如:料人(选择人才);料取(选取);料选(挑选;拣选);料择(选择);料拣(选择,拣择)

    (8) 安排,料理;管理

    料,理也。——《玉篇》

    比当料理。——《晋书·王徽之传》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晋书·周顗传》

    料检太祖巾箱。——《宋书·王僧绰传》

    琴童料持下晌午饭。——王实甫《西厢记》

    (9) 又如:料持(料理,安排;对付,收拾);料吏(指管理胥吏);料度机宜(料理事务);料实(清点,查实);料检(犹查点;清理);如:料视(照料);料高(看守;登高守望。是一种苦役)

    (10) 小看

    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11) 丢,撂

    我何不把银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响一声?——《醒世恒言》

    (12) 敌,对付

    问众官:“你怎生料敌?”——《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隋及唐宋时官吏于俸禄外所津贴的食料、口粮

    官优有禄料。——白居易《咏所乐》

    (2) 又如:料食(犹俸禄);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3) 材料;原料 。如:料子服(指毛料制成的衣服);料壶(料质的壶)

    (4) 供人畜食用或为植物提供营养的物品

    每月但(只)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水浒传》

    (5) 又如:马料;饮料;肥料;草料;料袋(盛装牲口草料的口袋);料谷(饲养牲口的谷物);料槽(放置牲口食料的食槽)

    (6) 中国旧时一种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玛瑙、紫石英等为原料,可以用来仿造珠玉;也可抽成丝 。如: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料货(各种料制器物的总称)

    量词

    宗,番

    一连打了两料,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水浒传》

    英文翻译

    consider, conjecture; materials, ingredi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liu2 liu6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陆丰腔] liau6 [客语拼音字汇] liau4 [海陆丰腔] liau6 [客英字典] liau5 [沙头角腔] liau5 [东莞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5 [宝安腔] l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落蕭平聲開口四等lieul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