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须

zhī xū [zhi xu]

词语释义

只要。

只须造句

凡事有利有弊,我们只须多加防范弊害的发生,不必因噎废食。
每一个季节就是人生的一个台阶,纵然有挫折,有烦恼,有天崩地裂,有心灵创伤,有徘徊不定,有二度死亡,只须心有所钟不虚度,壮志未酬,遗恨成霜,也足以问心无愧,留得真情在人间。歌唱夏天,也就是歌唱热爱生命的人。
说明这样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小题大作,繁征博引,只须简明扼要地解说一下就够了。
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
人不该用耳朵听花儿们的话。人只须用眼睛看她们,并用鼻子嗅她们的芳香便可。我的花儿让我的星球充满了香气。
脆弱基础的信念高楼只须多压上一根头发的重量,也许就崩溃了。
见到奔腾不息的江河,你只须无愧地做江河中晶莹的一滴。
想你不需要花言巧语,只要直述我意,宠你不需要太多顾及,只要全心全意,疼你不需要太多道理,只须一心一意,爱你不需要玫瑰花语,只要时刻相依。玫瑰情人节,亲爱的,我会陪你一直。
若想与人结怨,只须先借钱给他,然后再向他催讨。
只须一剑,刘皇叔没了,昭烈帝没了,当然,关二哥张三爷的称呼也没了。
天上人间我和你,一生一世爱着你;无须问我好不好,只须知情我想你;丝丝言语表心意,片片真情送给你;不管天涯和海角,只想一生跟你走!
如果出现贷款违约,私募股权公司只须按股权比例承担贷款银行或任何购买相关贷款的金融机构发生的贷款损失。
摘这些棉花,只须轻轻地一抽,它们便整团整团地出来了,活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娃娃,令我爱不释手!
别说三年五载,只须两三日,他便会是另一个黄老爷子。
所以韩丁和罗晶晶只须随便问问路人,便可轻而易举地找到那家百年红酿酒厂和这家百花绍剧团。
我可命人为向导,天赐只须派你一员大将,举手可得也。
我们对某些人只须望一眼便起戒惧之心,我们觉得他们在两方面都是阴森森的,在人后,他们惶惶终日,在人前,他们声势凶狠。
入口检票员并没有一一剪票,只须手里持票就放行了。
当使用者想要进行未知的探索时,只须将中心球的底部翻上来就可以得到一个随机的无关或是相关性很低的主题。
如被妖法困住,只须念动所传真言,运用本身先天真气,持牌一晃,便能上薄青旻,下临无地。

汉字详情

zhī,zhǐ [z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C
四角: 60800

详细解释

zhī

名词

(1) (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隻,鸟一枚也。——《说文》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悼亡诗三首》

(2) 又如:只翼(一只鸟。比喻孤单)

量词

用于计量鸡、禽、牛、羊、球、手、足等的数目。如:两只手;三只鸡

形容词

(1) 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只轮不返(就连一只战车轮子都回不去了。比喻大败,全军覆灭);只鸡架酒(比喻祭品虽菲薄简陋,然情意甚重);只手(单手。转喻为独力);只句(单句,零星散句);只字(单字,零星的字迹或文辞);只曲(指北曲中不成套的小令);只眼(独眼。比喻独特的见地)

(3) 孤独 。如:只立(孤立);只凰(无偶的凰鸟。比喻无配偶的男子);只影(孤影。比喻孤单)

(4) 单数;奇数

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宋史·张洎传》

(5) 又如:只日(单日)

(6) 另见 zhǐ

zhǐ

(1)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2)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3) 用于句末, 表示限止。相当于“耳”

诸侯归晋之德只, 非归其尸盟也。——《左传》

(4) 用于句中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5) 用于判断句首,对主语起限定和强调作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6) 又如:只这便是

副词

(1) (秖和衹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祇”简化为“只”)

(2) 另见 zhī

(3) 祇另见

(4) 仅;仅仅

只隔数重山。——宋· 洪迈《容斋续笔》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

只有霜中败叶。

(6) 又如:只道(只认为;只说);只除(只有;除非);只告诉你;只见过我父亲三次;只有两元钱;只他知道;只此(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7) 唯此;无它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韩愈《镇州初归》

(8) 又如:只为读完了书的读者;我们在本章只指明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只在(就在);只如(就像)

(9) 除…外没任何其他 。如:他只穿单衣

(10) 本,本来

(旦云)妾身早知陛下驾临,只合远接。——《汉宫秋》

(11) 直;一直

鲁智深离了 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只走到午后。——《水浒传》

(12) 又如:只到(直到)

代词

(1)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若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一钵和尚《一钵歌》

(2) 又如:只个(这种;如此);只凭(这样);只么(如此);只今(如今;现在)

动词

(1) 作,做

相公到此只甚?——关汉卿《鲁斋郎》

(2) 限定或限制 。如:它只生活在淡水里

助词

(1) 用在句中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小雅·南山有台》

(2) 相当于“着”

他前面引尺,我背后把他跟随。——高文秀《黑旋风》

英文翻译

only, just, si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z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t7 [宝安腔] zit7 zi3 [海陆丰腔] zhi3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3 zid5 [梅县腔] zhit7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t7 zit7 [台湾四县腔] zih3 tsiit7 [陆丰腔] zhit7
◎ 潮州话:zi2 di2 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je/tjetɕĭe
[xu]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E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H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头,彡( 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名词

(1) 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动词

(1) 等待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副词

(1) 终于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1) 相当于“却”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英文翻译

must, have to, necess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