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轮无反

zhī lún wú fǎn [ zhi lun wu fan]
繁体 隻輪無反
注音 ㄓ ㄌㄨㄣˊ ㄨˊ ㄈㄢ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1.比喻全军覆没。语本《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亦作"只轮不反"﹑"只骑不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成语用法

只轮无反作谓语、定语;指彻底失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隻轮不反”、“隻骑不反”。

语本《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隻轮无反者。”
《宋书·袁淑传》:“必剪元雄,县首麾下,乃将隻轮不反,战轊无旋矣。”
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隻骑不反,踦轮无匹。”
《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荐,若用某为将,必使齐兵隻轮不返。”

只轮无反的网络释义

只轮无反

  • 只轮无反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ī lún wú fǎn,意思是指彻底失败,意思是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 汉字详情

    zhī,zhǐ [z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C
    四角: 60800

    详细解释

    zhī

    名词

    (1) (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隻,鸟一枚也。——《说文》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悼亡诗三首》

    (2) 又如:只翼(一只鸟。比喻孤单)

    量词

    用于计量鸡、禽、牛、羊、球、手、足等的数目。如:两只手;三只鸡

    形容词

    (1) 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只轮不返(就连一只战车轮子都回不去了。比喻大败,全军覆灭);只鸡架酒(比喻祭品虽菲薄简陋,然情意甚重);只手(单手。转喻为独力);只句(单句,零星散句);只字(单字,零星的字迹或文辞);只曲(指北曲中不成套的小令);只眼(独眼。比喻独特的见地)

    (3) 孤独 。如:只立(孤立);只凰(无偶的凰鸟。比喻无配偶的男子);只影(孤影。比喻孤单)

    (4) 单数;奇数

    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宋史·张洎传》

    (5) 又如:只日(单日)

    (6) 另见 zhǐ

    zhǐ

    (1)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2)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3) 用于句末, 表示限止。相当于“耳”

    诸侯归晋之德只, 非归其尸盟也。——《左传》

    (4) 用于句中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5) 用于判断句首,对主语起限定和强调作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6) 又如:只这便是

    副词

    (1) (秖和衹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祇”简化为“只”)

    (2) 另见 zhī

    (3) 祇另见

    (4) 仅;仅仅

    只隔数重山。——宋· 洪迈《容斋续笔》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

    只有霜中败叶。

    (6) 又如:只道(只认为;只说);只除(只有;除非);只告诉你;只见过我父亲三次;只有两元钱;只他知道;只此(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7) 唯此;无它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韩愈《镇州初归》

    (8) 又如:只为读完了书的读者;我们在本章只指明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只在(就在);只如(就像)

    (9) 除…外没任何其他 。如:他只穿单衣

    (10) 本,本来

    (旦云)妾身早知陛下驾临,只合远接。——《汉宫秋》

    (11) 直;一直

    鲁智深离了 桃花山,放开脚步,从早晨只走到午后。——《水浒传》

    (12) 又如:只到(直到)

    代词

    (1)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若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一钵和尚《一钵歌》

    (2) 又如:只个(这种;如此);只凭(这样);只么(如此);只今(如今;现在)

    动词

    (1) 作,做

    相公到此只甚?——关汉卿《鲁斋郎》

    (2) 限定或限制 。如:它只生活在淡水里

    助词

    (1) 用在句中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诗·小雅·南山有台》

    (2) 相当于“着”

    他前面引尺,我背后把他跟随。——高文秀《黑旋风》

    英文翻译

    only, just, si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zek3 z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t7 [宝安腔] zit7 zi3 [海陆丰腔] zhi3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3 zid5 [梅县腔] zhit7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t7 zit7 [台湾四县腔] zih3 tsiit7 [陆丰腔] zhit7
    ◎ 潮州话:zi2 di2 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je/tjetɕĭe
    lún [lu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OP
    四角: 485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仑( lún)声。本义:车轮,轮子)

    (2) 同本义

    轮,有辐曰轮,无辐曰辁。——《说文》。按,考工有轮人。

    坎为弓轮。——《易·说卦》

    輮以为轮。——《荀子·劝学》

    金车玉作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轮指(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一手的几个手指接连动作,犹如车轮的转动);轮轭(车轮和车轭);轮崇(车轮的高度)

    (4) 引申为车子

    椎轮抵长乐。—— 梁简文帝《长安道》

    (5) 又如:轮轩(显贵者所乘坐的车子);轮鞅(车马。比喻访客);轮盖(车盖)

    (6) 凡平圆形像车轮似的东西

    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7) 又如:叶轮;花轮;月轮;收卷钓丝的转轮

    (8) 树的年龄 。如:年轮

    (9) 轮船的省称 。如:江轮;轮舟(轮船);轮舶(即轮船)

    (10) 指月亮 。如:轮彩(指月亮);轮辉(指月光或日光)

    (11) 边缘,外围 。如:轮周(圆周);轮廓(指钱的内外边缘)

    (12) 制作车轮的工匠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

    (13) 又如:轮人(制作车轮的工匠);轮舆(轮人和舆人)

    (14) 姓

    形容词

    (1) 高大的样子

    宫阙方轮焕。——白居易《和望晓》

    (2) 又如:轮囷(高大的样子);轮奂(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轮焕(高大华美)

    (3) 众多 。如:轮豳(众多的样子)

    动词

    (1) 回转;转动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彷徨·祝福》

    (2) 又如:轮甲(转动手指);轮藏(能旋转的藏置佛经的书架);轮磨(旋转挥动)

    (3) 用力挥动。后作“抡”

    轮刀耀日光。——《隋书·五行志》

    (4) 又如:轮铡(挥舞铡刀)

    (5) 依次更替,轮流

    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宋史·职官志》

    (6) 又如:轮充(轮流担任工作);轮替(轮流);轮直(轮流值班);轮回;轮对(轮流跟皇帝讨论时政)

    量词

    (1) 辆

    车至20轮,陈于阙前。——《南史》

    (2) 次;遍 。如:阿瑜又冲了一轮茶

    英文翻译

    wheel; revolve, turn; recur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