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讲手画

kǒu jiǎng shǒu huà [ kou jiang shou hua]
繁体 口講手畫
注音 ㄎㄡˇ ㄐ一ㄤˇ ㄕㄡˇ ㄏㄨㄚ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嘴讲解,手比画。谓以手势助讲授﹑谈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题跋》:“好学者从之请问,口讲手画,终席或至千字。”

成语用法

口讲手画作谓语、宾语;形容详细地解说。

引证解释

⒈ 见“口讲指画”。

口讲手画的网络释义

口讲手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汉字详情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jiǎng [ji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F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TT
    四角: 35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冓( gōu)声。本义:和解)

    (2) 同本义

    讲,和解也。——《说文》

    而秦未与 魏讲也。——《战国策·西周策》

    与魏讲罢兵。——《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大载礼记·千乘》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战国策·秦策》

    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战国策·赵策》

    (3) 又如:讲息(和解息争);讲贡(讲和纳贡);讲款(讲和,议款);讲盟(订盟媾和)

    (4) 讲习(共同讨论研习学问)

    道士讲火经。——唐· 李朝威《柳毅传》

    讲中外之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讲颂(讲习诵读);讲读(讲习诵读);讲肄(讲习);讲肆(讲舍);讲贯(讲习);讲帷(讲堂);讲筵(讲席;讲坛。筵:古人席地而坐所铺的席)

    (6) 练习;操练

    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讲武(讲习武艺)

    (8) 用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9) 评议;论说 。如:讲戏(评戏);讲功(评功);讲树(在树下谈论);讲经(论究经义);讲动(传说开来,议论起来);讲古(谈论古人、古事)

    (10) 说,用言语表达 。如:少讲;讲学;讲析(讲话解析);讲英语;讲法语;讲倒(说妥);细讲;讲故事;这节课讲牛顿第一定律;讲课;讲章(高头讲章,八股文读本书眉上面的讲解文字)

    (11) 协商、谈判 。如:讲盘子(讲条件,讲价钱);讲究(讲求精美;完善)

    (12) 注意 。如:讲卫生;讲质量

    (13) 讲求 。如:讲图(讲求图谋);讲团结;讲速度

    英文翻译

    explain; discuss; talk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2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
    huà [hua]
    部首: 521
    笔画: 8
    五笔: GL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UW
    四角: 1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k6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