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

kǒu jìng [kou jing]
繁体 口徑
注音 ㄎㄡˇ ㄐ一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口径 kǒujìng

(1) 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线间的距离

caliber

(2) 管子的内径(如皮下注射针头或炮管的)

aperture;bore

(3) 器物圆口的直径

天文台装有口径130毫米折射望远镜,供人们观察星空
diameter of opening

(4) 比喻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

统一口径
requirement;specification;line of action

词语解释

  1. 器物圆口的直径。

    《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黄县 库中存一古器,口径一尺四寸五分,腹深二寸七分强。”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现所存手枪九枝……以为时久,故手枪子弹之大小,多不合於口径。” 洪深 《劫后桃花》二:“碧草绿树间,暗藏着十余寸口径的重炮。”

  2. 比喻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

    袁静 《伏虎记》第三八回:“可是首长们好象是统一了口径,都亲切地安慰她,鼓励她。”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五章:“他们找到区里几个负责人一谈,正好他们区里也有这个打算,双方对上口径,谈得投机。”

引证解释

⒈ 器物圆口的直径。

《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黄县库中存一古器,口径一尺四寸五分,腹深二寸七分强。”
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现所存手枪九枝……以为时久,故手枪子弹之大小,多不合於口径。”
洪深《劫后桃花》二:“碧草绿树间,暗藏着十余寸口径的重炮。”

⒉ 比喻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

袁静《伏虎记》第三八回:“可是首长们好象是统一了口径,都亲切地安慰她,鼓励她。”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五五章:“他们找到区里几个负责人一谈,正好他们区里也有这个打算,双方对上口径,谈得投机。”

口径的国语词典

器物的圆口直径。

如:「枪炮口径」、「大口径望远镜」。

口径的网络释义

口径 (词语)

  • 口径是个汉语词语,拼音kǒu jìng,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线间的距离。
  • 口径通常以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枪,20毫米以上的称炮。出自《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黄县库中存一古器,口径一尺四寸五分,腹深二寸七分强。”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现所存手枪九枝……以为时久,故手枪子弹之大小,多不合於口径。”洪深·《劫后桃花》二:“碧草绿树间,暗藏着十余寸口径的重炮。”。
  • 口径造句

    结题后的验收更加好笑,大多是对口径。
    充满警惕的押车卫士右手抓住抬起的大口径短枪,左手扶住枪管,眼睛盯住骑马人,简短地回答道,“先生。”。
    做为最先出现的使用无烟火药的小口径步枪,对二叔、三叔这些从来没有见识和使用过后膛枪的人来说,要自已搞懂怎么使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介绍了用于中口径直缝焊管线焊接的高频大功率焊接电源,其采用基于功率元件的串联谐振式感应电源技术。
    舱上设十二寸口径大钢炮四尊,一、二寸口径五管连珠炮共十尊,后膛连珠枪五百二十五杆。
    平板缝隙天线具有结构紧凑、厚度小、重量轻、天线口径效率高、容易实现低副瓣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和通讯领域。
    其优点是具有容易反向更换不同口径的喷嘴,可提高染布工作效率的功效。
    不同个体碰到的问题大相径庭,由于程度的不同,很难对这些问题提供统一口径的标准答案。
    设计结果表明,利用旋转椭球面进行大口径取样镜设计可以使焦斑测量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所述的笼屉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大小与水壶口径匹配。
    利用大口径柱测试己内酰胺生产中己内酰胺含量。
    不过,记者昨日调查发现,上述股份制银行的业务窗口指导仅针对房地产夹层融资与地产供应链融资,并非针对开发贷与个人住房按揭等大口径房地产信货。
    湖广文武很快统一了口径,贼心不死的四合教就是这场骚乱的幕后主使,他们趁着崇祯皇帝驾崩的机会突然发作,却被运筹帷幄的何军门一举扫灭……
    应用场所适用于兰式,大口径输油管的扣压制作。
    组织协调有关银行监管问题对外表态口径。
    结果表明该技术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检测大口径非球面镜的潜能。
    因为涉及具有杀伤力的军用枪支和小口径气步枪,李军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大案。
    毫米波介质透镜天线是一种高方向性的口径天线。
    介绍了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的主要性能特点,并通过黄河水源太原市城市给水工程,就大口径球墨铸铁管在设计与施工中的要点进行了论。
    就在刚刚修械所被一枚大口径榴弹击中,在剧烈的爆炸声中修械所被夷为平地,不远处堆放的马料干草也燃烧起来,冒出了滚滚的浓烟。

    汉字详情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jìng [ji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C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NOM
    四角: 2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2)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 。如:径赛

    副词

    (1) 径直;直接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动词

    (1) 取道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郦道元《水经注》

    英文翻译

    narrow path; diameter;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