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

kǒu zi [ kou zi]
注音 ㄎㄡˇ ㄗ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口子 kǒu zi

1.  指人。

你们家有几口子。
person;

2.  对人说自己的爱人。

我们那口子出门了。
wife or husband;

3.  嘴。

已经不能说话的口子。
mouth;

4.  撕的洞或裂缝。

袖子撕了个口子。
tear;

5.  人体、物体表层破裂的地方。

我手上拉的口子好了。
cut;

6.  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枪口子。
opening;

7.  大的豁口。

洪水冲开的口子。
山谷、水道等;

8.  先例。

可不能开这个口子呀。
precedent;

9.  长城的关隘。

到过两广,出过口子。
pass;

10.  部门;机构。

由一个口子统抓利用外资项目。
department;

词语解释

  1. 嘴。

    唐 张鷟 《游仙窟》:“口子鬱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颊疑钻破。” 柔石 《人间杂记》:“一个穷孩子,睡倒在路边……有时,虽眨眨地向环立在他四周的群众一眼,好似代替他已经不能说话的口子求乞一般。”

  2. 身体或物体的表层破裂的地方。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咱们内厨房的 老尤 擦刀来着,手上拉了个大口子。”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他的小干脸上碰青了好几块,袍子的后襟扯了一尺多长的大口子。”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割破了自己的手事小,要是把羊剌一道口子,那就要了我 老梁 的命了。”

  3. 指山谷、堤岸等的大的豁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今天早起,来了个电报,河工上出了事了,口子决得不小。”《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解放前,到不了这样大的水,也早就决了口子。”如:山谷的口子上有一座选矿厂。

  4. 泛指缺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七:“我们从 大郭庄 让出一个口子,让 韦克 的队伍突围到 大郭庄 。”

  5. 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张天翼 《路》:“手提机枪的口子象在发怒,要吐出火来。”

  6. 指港口或路口。

    《水浒后传》第三回:“﹝我﹞搭了洋船回来,到口子上登岸。”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每年渔市,所获极多,为此一带重要海鲜口子。” 吴组缃 《山洪》三二:“拿着他的两杆枪,和 来宝儿 去守住一条要路的口子。”

  7. 指 长城 的关隘。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打十八岁死了爷,出来找饭;二十多岁当兵,到过两 广 ,出过口子, 四川 打 苗 子, 南京 打革命党。”

  8. 部门;机构。

    《解放日报》1984.7.13:“因此,从一个市来说,也要把有关部门很好地组织起来,由一个口子统抓利用外资项目的协调和审批工作。” 铁竹伟 《霜重色愈浓》:“我可以比较放心外事口的事,让他多出面,我把力量转到别的口子上去。”

  9. 喻指某种政策或做法。常用于不正确方面。

    《人民日报》1975.3.25:“这个口子不能开,社员吃啥咱吃啥。”《人民日报》1982.3.10:“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搞土政策,乱开口子,为倒卖石油开放了绿灯。”

  10. 10.指人。

    曹禺 《雷雨》第一幕:“这 周 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 鲁贵 聒聒叫。” 萧乾 《往事三瞥》:“可是多去一口子就多打一盆子粥。”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吃起饭来,二三百口子,分成摊儿,小米饭,梦卜汤,大家吃得挺快。”

引证解释

⒈ 嘴。

唐张鷟《游仙窟》:“口子鬱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颊疑钻破。”
柔石《人间杂记》:“一个穷孩子,睡倒在路边……有时,虽眨眨地向环立在他四周的群众一眼,好似代替他已经不能说话的口子求乞一般。”

⒉ 身体或物体的表层破裂的地方。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咱们内厨房的老尤擦刀来着,手上拉了个大口子。”
老舍《四世同堂》六三:“他的小干脸上碰青了好几块,袍子的后襟扯了一尺多长的大口子。”
权宽浮《牧场雪莲花》:“割破了自己的手事小,要是把羊剌一道口子,那就要了我老梁的命了。”

⒊ 指山谷、堤岸等的大的豁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今天早起,来了个电报,河工上出了事了,口子决得不小。”
《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解放前,到不了这样大的水,也早就决了口子。”

如:山谷的口子上有一座选矿厂。

⒋ 泛指缺口。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七:“我们从大郭庄让出一个口子,让韦克的队伍突围到大郭庄。”

⒌ 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张天翼《路》:“手提机枪的口子象在发怒,要吐出火来。”

⒍ 指港口或路口。

《水浒后传》第三回:“﹝我﹞搭了洋船回来,到口子上登岸。”
阿英《<敌后日记>摘抄》:“每年渔市,所获极多,为此一带重要海鲜口子。”
吴组缃《山洪》三二:“拿着他的两杆枪,和来宝儿去守住一条要路的口子。”

⒎ 指长城的关隘。

洪深《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打十八岁死了爷,出来找饭;二十多岁当兵,到过两广,出过口子, 四川打苗子, 南京打革命党。”

⒏ 部门;机构。

《解放日报》1984.7.13:“因此,从一个市来说,也要把有关部门很好地组织起来,由一个口子统抓利用外资项目的协调和审批工作。”
铁竹伟《霜重色愈浓》:“我可以比较放心外事口的事,让他多出面,我把力量转到别的口子上去。”

⒐ 喻指某种政策或做法。常用于不正确方面。

《人民日报》1975.3.25:“这个口子不能开,社员吃啥咱吃啥。”
《人民日报》1982.3.10:“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搞土政策,乱开口子,为倒卖石油开放了绿灯。”

⒑ 指人。

曹禺《雷雨》第一幕:“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聒聒叫。”
萧乾《往事三瞥》:“可是多去一口子就多打一盆子粥。”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吃起饭来,二三百口子,分成摊儿,小米饭,梦卜汤,大家吃得挺快。”

口子的国语词典

关口,出入要隘之处。

如:「昨儿一不小心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

口子的网络释义

口子

  • 口子是汉语词汇,拼音kǒuzi,解释为指人,指嘴,指撕的洞或裂缝,指先例,指部门或机构。
  • 口子的翻译

    英语: hole, opening, cut, gap, gash, my husband or wife, classifier for people (used for indicat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a family etc)​, precedent
    法语: ouverture, coupure

    近义词

    口子造句

    宝财的肋部被抓伤了一个口子,兴旺迅速给它撒了止血药面。
    因为干渴,李宏的嘴唇上裂开了好几个口子。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整整一天,敌人在我们的包围中狼奔豕突,想冲开一个口子,但都失败了。
    大堤被洪水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连日的干旱,使河床裂出了大口子。
    儿子离家出走了,一张字条也没留下,两口子捶胸顿足,如坐针毡。
    他们两口子在家大打出手。
    他的裤子上裂开了一道口子,很难看。
    下岗后,他们两口子开了个小饭馆,生意还不错,倒也自得其乐。
    但是,即使衣服上的口子没有补好,暴露出来的最糟糕的缺点无非就是粗心大意吧。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两口子却一直相亲相爱。
    被子划开了一个大口子,白花花的棉絮露出来了。
    这是个美满的婚姻,两口子很快就如胶似漆。
    这两口子真可谓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但是唐君霞的心思没往冯楠那儿走,而是问了一下牌局的情况,苏然就照实说了,唐君霞说“一桌四个人,两个是两口子,那不明显是设局吃你一个人嘛。
    家人已经好久没有一起吃饭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温馨幸福的味道让每个人心里都暖烘烘的,王志刚两口子不停地给两个孩子碗里夹菜,让他们多吃点,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这两口子啊,重要的是以后过日子,婚礼办得再漂亮,还是不如夫妻同心,举案齐眉来的实在啊,只是这样可就委屈了孙媳了。
    塞蕾丝紧张了一会儿,总算醒悟了过来,赶紧取出一支,摁开口子,送到唐顿嘴边。
    真人回身从背篓里拿出两个坛子,将那两具骸骨装进去,用锁魂符把口子封住。

    汉字详情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