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宠若惊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shou chong ruo jing]
繁体 受寵若驚
注音 ㄕㄡˋ ㄔㄨㄥˇ ㄖㄨㄛˋ ㄐ一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受宠若惊 shòuchǒng-ruòjīng

(1) 因受到过分的宠爱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和不安(多含贬义)

feel extremely flattered;be surprised at the unexpected honour;receive favour with awed excitemen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成语辨析

宠;不能写作“庞”。

成语用法

受宠若惊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骤然受到意外的宠爱而感到惊喜和不安。

宋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且説过道臺承中丞这一番优待,不禁受宠若惊。坐立不稳,正不知如何是好。”
叶圣陶《倪焕之》十一:“‘哪里,哪里,不,不。’受宠若惊的雇工们照例这样回答。”

受宠若惊的国语词典

因意外受到宠爱,致喜悦中带有不安。《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兹所谓受宠若惊,居亢无悔者也。」《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且说南京制台接到海州知州梅飏仁的电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顿时脸上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也作「被宠若惊」。

受宠若惊的网络释义

受宠若惊 (受宠若惊小说)

  • 《受宠若惊》为龙阅读文学网签约作者“十五公子”所著的耽美同人小说。
  • 受宠若惊 (汉语成语)

  • 受宠若惊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是shòu chǒng ruò jīng。
  • 释义: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出于《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受宠若惊的翻译

    日语: 過分(かぶん)なちょう愛(あい)を受けて驚喜(きょうき)する
    俄语: 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польщённым

    受宠若惊造句

    希拉里回答说自己简直受宠若惊,但从没想过做参议员。
    今天妈妈突然间给我买了很多吃的,还和颜悦色地问我想要什么,我简直受宠若惊。
    教官的耐心与责任让我们感动,班主任的鼓励让我们受宠若惊并振奋精神,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受到他热情接待的我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老师任命我为小组长,我真是受宠若惊。
    受到你的邀请,我感到受宠若惊。
    她因你对她的迷恋而感到受宠若惊。其实她也知道他对她很好,就是不相信自己喜欢他。
    当你见到一个你做梦都没想过会见到面的人,你会感到受宠若惊,因为你不去堆砌任何幻想,你就不会失望。
    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我这个无名小卒去办,我感到受宠若惊,兴奋得脸都红了。
    经理称赞他几句,他就受宠若惊了。
    如果有人向你索要你写的书的亲笔签名,你应该像第一次给人签名那样保持那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们会联想到宇宙的广袤、大地的无垠,以及自身得以存在的渺茫几率,然后,自叹卑微却又受宠若惊。
    王大妈给儿媳做了一桌好菜,儿媳受宠若惊,连连称谢。
    大家对我都很好,我简直受宠若惊。
    拿到吴旅长送的枪,屠老大大喜过望,受宠若惊!
    他每次在当地做陈述时总要正式感谢我们公司,这令我们很受宠若惊。
    经常受批评的李明,这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他有些受宠若惊。
    你说这话,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谷中一怀着受宠若惊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向外走去。
    因为是中秋节的关系,妈妈特许我玩会电脑,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呀!

    汉字详情

    shòu [sho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EPC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BE
    四角: 2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 蒙受;遭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 得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 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 收进,取回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 买入,收入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 又如:受主(买主)

    (11) 容纳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 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通“授”。教授;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4) 娶 。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英文翻译

    receive, accept, get; bear, 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shiu5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siu3 [沙头角腔] su5 [海陆丰腔] shiu6
    ◎ 潮州话:siu6 (sĩ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殖酉上聲開口三等ʑĭəuzjux/zjov
    chǒng [cho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DXB
    五行:
    吉凶:
    仓颉: JIKP
    四角: 304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龙声。本义:尊崇)

    (2) 同本义

    宠神其祖。——《国语·楚语》。注:“尊也。”

    宠,尊居也。——《说文》

    宠名皆弃。——《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

    (3) 又如:宠存(尊崇慰问);宠重(尊崇重视);崇厉(尊崇勉励)

    (4) 宠爱

    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左传·昭公十年》

    不宜爱而受宠。——《论衡·幸偶》

    少姜有宠而死。——《左传·昭公三年》

    宠辱若惊。——《老子》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一家人很宠他;宠冠一时(备受宠爱,冠绝一时);宠拔(宠爱提拔)

    名词

    (1) 荣耀

    承天宠也。——《易·师》。郑注:“光耀也。”

    其宠大矣。——《国语·楚语》。注:“荣也。”

    宠有孝悌长幼顺明之节。——《史记·赵世家》。正义:“贵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宠辱(荣耀与耻辱);宠借(给予荣宠和奖励)

    (3) 恩惠 。如:宠灵(恩宠);宠光(恩宠光耀);宠利(恩宠与利禄)

    (4) 受宠爱的人

    齐侯好内,多内宠。——《左传·僖公十七年》

    (5) 又如:内宠;爱宠

    (6) 皇帝所施的 。如:宠劳(皇帝的慰劳);宠赐(帝王的恩赐);宠惠(帝王的恩泽)

    英文翻译

    favorite, concubine; favor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2
    ◎ 潮州话:胎翁2(统)

    宋本广韵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KF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jīng [j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YIY
    五行:
    仓颉: PYRF
    四角: 90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frighten, surprise, star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