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

fā rèn [ fa ren]
繁体 發軔
注音 ㄈㄚ ㄖㄣˋ

词语释义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之作。新文学运动~于五四运动。

词语解释

  1.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 动用,动员。

    《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 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 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引证解释

⒈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楚辞·离骚》:“朝发軔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朱熹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
《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杜甫《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徐霖《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⒉ 动用,动员。

《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⒊ 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九载唐张怀瓘《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元好问《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中国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⒋ 犹发迹。参见“发迹”。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韩子苍献王将明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郑若庸《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唐寅《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

发轫的国语词典

轫,支住车轮,让它不能转动的木头。发轫指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子开始行动。引申指出发。

发轫的网络释义

发轫

  • 出自《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丨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 发轫造句

    听说公子就要入学,便都来朝贺。无非说些云程发轫、前程无量之类的话。
    收关之时,开创纪元,发轫之始,鼓舞士气。
    诸君携母校殷殷之望,方才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纵观世界名城发轫之始,如婴儿茁壮生长,规模与速度惊人;及至风骨渐成,质量与效益逐渐成为百年传承的态度和根本。
    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胡适之译学理念发轫于其文学主张。
    五四时代是一个启蒙与救亡并存的时代,因此,作为现代文学发轫的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社会解放就成为其基本主题。
    如果某个作家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寻找耐人寻味的细节,如果学者要研究历史如何从公众的行为中发轫,都可以深入到“历史的一天”中披沙沥金。
    古希腊文化发轫时期,神话和宗教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若是赛场中出现了钓饵,请在查察发轫前清算清洁。
    诸君携母校殷殷之望,方才云程发轫,万里可期;当于锦绣天地,大展鸿图!”。
    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出暴,而威制天下。
    这种精神一般发轫于得姓之初,然后在汉唐之间的贵族时代形成一种品牌叫“郡望”。
    有意思,三件事,都在惠州,都在惠州的网络上发轫,且都在当地人气最旺的“西子湖畔”弄得风生水起,谈论的都是“人心不古,世道浇漓”的寒心事。
    重商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生产计划性的发轫期。
    那是中国民间智库发轫之始,仲大军很怀念那个时候的环境,整个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改革开放、打破旧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景象。
    沪剧出身于山歌小调,是一种从歌曲发轫、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从“东乡调”、“西乡调”到“本滩”、“申曲”,这些名称都与音乐、歌唱密切相关。
    色达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四川最神秘的地方,是《格萨尔王传》的发轫地之一。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可是,发轫之始,盾构机便遇到了危急情况。

    汉字详情

    fā,fà [fa]
    部首: 228
    笔画: 5
    五笔: NT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KE
    四角: 23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兰舟催发。——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发足(起程,出发)发程(起程,上路;动身启程);发逐(出发追逐);发迈(出发远行)

    (6) 打开;开启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发日(公文的启封日期);发书(拆开诏书或书信)

    (8) 征发;征调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9) 又如:发召(征调);发调(征调);发徭(征派徭役)

    (10) 发生;发出

    使人发书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发念(萌生念头);发意(产生某种意念);发兴(发生)

    (12) 发布;宣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发政(发布政令)

    (14) 抒发;发泄

    发狂吟。——《三国演义》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又如:发郁(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发忿(发泄愤恨的情绪);发挥(抒发)

    (16) 派遣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17) 又如:发师(派遣军队、出兵);发导(派遣向导)

    (18) 挖掘

    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发冢(掘墓);发硎(发掘整理);发揭(发掘,揭开)

    (20) 花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发秀(开花);发彩(指开花)

    (22) 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发五十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3) 又如:发电报

    (24) 因得到大量财富而兴旺 。如:暴发(突然发财得势)

    (25) 发酵,膨胀 。如:面发了;发一发干菜

    (26) 卖出 。如:发兑(批发;卖出);发脱(卖出;打发;除去)

    (27) 繁育;生长 。如:发孚(发芽);发鲜(发芽);发荣滋长(草木繁茂的萌发生长)

    (28) 施行;开始 。如:发头(开始;起头);发讲(开始讲解);发始(开始);发严(开始严阵待命)

    (29) 阐发 。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发义(阐发义理);发题(阐发题意);发蕴(阐发奥秘之情)

    (30) 显现;显露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宋· 欧阳修《秋声赋》

    (31) 又如:发色(呈现色彩);发迷(显现迷惘的神情);发梦(显现梦境)

    (32) 表现 。如:发华(表现出文彩);发威(显示威风);发藻(显示文采)

    (33) 散发;发给 。如:发越(散发,播散);发辉(散发光辉)

    (34) 举事;发难 。如:发谪(举发;谴责);发衅(挑起争端);发举(兴起,举事)

    (35) 倡始;提出 。如:发端

    (36) 启发;开导 。如:发悟(启发使领悟);发机(启发机杼。多指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37) 提拔;举荐 。如:发困(举荐处于困境的人);发荐(发迹,被荐举)

    (38) 传扬;张扬 。如:发闻(传播;显扬;传扬名声);发德(使道德显扬)

    (39) 揭露;暴露

    (40) 又如:发奸(揭发坏人坏事);发潜(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发举(揭发,检举)

    (41) 点燃;燃烧起来 褺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42) 又如:发爨(烧火做饭);发薪(点燃柴草)

    (43) 疾病发作 。如:发脾寒(患疟疾病);发痧(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

    (44) 制作;拟定 。如:发天葩(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45) 歌唱;表演;演奏 。如:发调(发出曲调);发猛(高亢清扬的乐声);发梁(歌声绕梁不绝)

    (46) 感到 。如:发虚(饿得发慌);发软;发晕

    (47) 行动 。如:发止(行止;进退);发乔(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48) 发源;发端 。如:发轸(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发岁(一年起始)

    (49) 发性,使性子 。如:发业(发怒;作孽);发村(撒野;发脾气);发野(撒野;蛮不讲理)

    (50) 流露感情 。如:发中(发自内心)

    (51) 通“拨( )”。除去;错乱

    居干之道,菑栗不迤,则弓不发。——《周礼·考工记·弓人》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52) 通“法”。效法,遵守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管子·任法》

    〈量>

    (1) 在小武器打靶比赛中每个射手规定的发射次数 。如:一次20发

    (2) 计算子弹、炮弹的单位。如:一发炮弹

    (3) 另见 fà;fèi

    名词

    (1) 头发,人头上的毛 ?

    巽为寡发。——《易·说卦》

    其华在发。——《素问·大节藏象论》

    穷发之下。——《庄子·逍遥游》

    束发而就大学。——《大戴礼记·保傅》

    结发成夫妻。——《苏武古诗》。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理发;脱发;怒发冲冠(形容怒极)

    (3) 草木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

    山以草木为发。——《地理书》

    (4) 通“旆( pèi)”。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荀子·议兵》

    (5) 另见 fā;fèi

    fèi

    动词

    (1) 通“废”。崩坏;停止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

    君夜发不可以朝。——《晏子春秋》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2) 又如:发药(停止用药)

    (3) 另见 fā;fà

    英文翻译

    issue, dispatch, send out;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宋本广韵

    rèn [ren]
    部首: 405
    笔画: 7
    五笔: LVYY
    五行:
    仓颉: KQSHI
    四角: 4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刃声。本义:支住车轮使其不能转动的木头)

    (2) 同本义

    轫,碍车也。——《说文》

    车不发轫。——《淮南子·兵略》。注:“车下支。”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楚辞·离骚》

    (3) 通“仞”。古时的一种长度单位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孟子》

    (4) 车轮

    水渐轫以凝冱。——《文选》。李善注引 颜延年《篡要解》曰:“车轮谓之轫。”

    形容词

    (1) 柔弱;懒散

    (2) 通“韧”。柔软而坚固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管子·制分》

    动词

    引申为阻止

    陛下尝轫车于赵矣。——《战国策·秦策》。注:“轫车,止仕也。”

    遂以头轫乘舆轮。——《后汉书》

    英文翻译

    a block that keeps a wheel from mov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a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