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戾

fǎn lì [ fan li]
注音 ㄈㄢˇ ㄌ一ˋ

词语释义

1.违背;背离。 2.乖戾;反常。

词语解释

  1. 违背;背离。

    汉 王符 《潜夫论·忠贵》:“反戾天地,欺诬神明。”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背向异辞,反戾直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章》:“且过不及,亦皆以行乎中庸之教,而初未反戾乎中庸。”

  2. 乖戾;反常。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愚者反戾,不自省思,虽休徵见相,福转为灾。”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于是又为之言五行之反戾、相盪、相摩、妖灾之説,以震动於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乱之术也。”

引证解释

⒈ 违背;背离。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反戾天地,欺诬神明。”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背向异辞,反戾直正。”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章》:“且过不及,亦皆以行乎中庸之教,而初未反戾乎中庸。”

⒉ 乖戾;反常。

汉王符《潜夫论·相列》:“愚者反戾,不自省思,虽休徵见相,福转为灾。”
唐柳宗元《时令论下》:“于是又为之言五行之反戾、相盪、相摩、妖灾之説,以震动於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乱之术也。”

反戾的网络释义

反戾

  • 反戾释义:1.违背;背离。2.乖戾;反常。
  • 汉字详情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li]
    部首: 413
    笔画: 8
    五笔: YND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SIK
    四角: 30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说文》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

    (3) 又如:戾契(曲折辗转)

    (4) 至,到达

    翰飞戾天。——《诗·小雅·四月》

    鲁侯戾止。——《诗·鲁颂·泮水》

    戾于敝邑。——《国语·鲁语上》

    古者天灾降戾。——《国语·周语下》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戾止(来临);戾于(至于)

    (6) 违背,违反

    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唐· 韩愈《论语笔解》

    举事戾苍天。——《淮南子·览冥训》

    (7) 破裂 [break;split]

    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淮南子·主术训》。注:“戾,破也。”

    (8) 通“捩”。扭转

    戾翳旋把,萦随所历。——潘岳《射雉赋》

    形容词

    (1) 乖张;违逆

    戾,乖背也。——《字林》

    降此大戾。——《诗·小雅·节南山》

    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柳宗元《天说》

    果敢而很,猛贪而戾。——《荀子·荣辱》

    (2) 又如:乖戾(别扭,不合情理);戾沓(乖戾多言);戾悖(乖戾背离);戾谬(乖谬)

    (3) 暴戾

    诛严不为戾。(戾残暴。)——《韩非子·五蠹》

    (4) 又如:戾气(暴戾之气);戾虫(老虎的别名。以虎性暴戾凶猛,故名);戾夫(凶恶的人;暴戾之心);戾行(砥砺操行)

    (5) 劲疾,猛烈

    劲风戾而吹帷。——晋· 潘岳《秋兴赋》

    (6) 贪婪凶猛

    悍戾贪肆。——《新唐书·杨于陵传》

    (7) 安定,静止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名词

    (1) 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

    (2) 罪恶,罪行

    余,罪戾之人也。——《国语》

    (3) 又如:罪戾(罪过;罪恶)

    (4) 祸患

    天降灾戾。——《汉书·食货志下》

    (5) 通“疠”。疫病

    疾菑戾疫。——《墨子·尚同中》

    (6) 姓

    英文翻译

    perverse, recalcitrant, rebell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客英字典]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宝安腔] lui3 li3 [沙头角腔] lui5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leh/leyl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