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响

fǎn xiǎng [ fan xiang]
繁体 反響
注音 ㄈㄢˇ ㄒ一ㄤ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反响 fǎnxiǎng

(1) 回声;反应

包括来自年长誉高的诗人们著作中的强烈反响
echo;reverberation

词语解释

  1. 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夏衍 《心防》第二幕:“一般的反响都很好,可是戏实在演得太差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十一:“早在他的论文发表时,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 孙犁 《关于诗》:“你见到了,没有什么感情反响,也不要急着去写。”

  2. 声音从对面发出或折回。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 王耀勋 ﹞说了便有一个声音反响过来。”

引证解释

⒈ 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夏衍《心防》第二幕:“一般的反响都很好,可是戏实在演得太差了。”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十一:“早在他的论文发表时,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
孙犁《关于诗》:“你见到了,没有什么感情反响,也不要急着去写。”

⒉ 声音从对面发出或折回。

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四:“﹝王耀勋﹞说了便有一个声音反响过来。”

反响的国语词典

音波遇到障碍后的反射回声。

反响的网络释义

反响

  • 详细解释含义
  • (1)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 【出处】:夏衍 《心防》第二幕:“一般的反响都很好,可是戏实在演得太差了。”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十一:“早在他的论文发表时,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
  • 【示例】:孙犁 《关于诗》:“你见到了,没有什么感情反响,也不要急着去写。”
  • (2)声音从对面发出或折回
  • 【出处】: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 王耀勋 ﹞说了便有一个声音反响过来。”
  • 反响造句

    这本杂志在青少年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大桥坍塌事件在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
    在今天的音乐会上,他初试啼声,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她职业生涯的后半阶段,她的工作并未收到像以前那样强烈的反响。
    这件事情造成了很大的轰动,舆论反响很强烈。
    他的这次丑闻在娱乐圈掀起了惊涛骇浪的反响。
    他的建议太富浪漫色彩,太理想化,所以曲终人散,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他的建议太富浪漫色彩,太理想化,所以曲高和寡,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尽管早就存在一些狭义的解释,但产生较大反响的还是广义的定义。事实上,在目前开展的总报酬管理方面的很多活动中也涉及一些正在向广义总报酬管理转移的公司。
    这部影片上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还曾多次访问中国,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演出过,反响强烈。
    但是,国家林业局的红外线摄象机还没开始安装,就出现周正龙华南虎照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反响。
    近期,一套声控报警系统在埠村煤矿万华水泥公司中控室试用后,反响良好。
    西屿定生的这一观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代表人物是增渊龙夫,滨口重国等人。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一个突尼斯菜贩因不堪本地当局的羞辱而自焚的消息在该地区引起了重大反响。
    此事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该校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对落实战备制度不严、演习走过场、敌情观念淡泊等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增强官兵战备意识。
    小欣月的病情由长春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反响。
    我相信隐私泄露长期以后会导致对滥用信息的强烈反响,但短期内并没有足够多的人认识警惕到这个问题的后果。
    据知情人介绍,现场获得反响最好的演员是冯巩,他依旧带来了一个形式介于相声和小品之间的节目。
    最近陈良宇、郑筱萸等案件的查处和披露引起很大的反响。

    汉字详情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
    xiǎng [xiang]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T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BR
    四角: 670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 同本义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4) 声音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6) 音讯

    (邓) 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动词

    (1) 清晰地发出声音

    村北响缲车。——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3) 开口说话 。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形容词

    (1) 声音大 。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2)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量词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英文翻译

    make sound, make nois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ong3 [陆丰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