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两眼。
唐 杜甫 《天育骠图歌》:“毛为緑縹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重瞳,两个眸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人皆双瞳,修眉长耳。”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王琦 注引《史记·项羽本纪》:“闻 项羽 亦重瞳子。”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巫觋》:“或谬託双瞳,或揑称鬼附,妄论休咎,武断死生。”
引证解释
⒈ 两眼。
引唐杜甫《天育骠图歌》:“毛为緑縹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⒉ 重瞳,两个眸子。
引晋王嘉《拾遗记·员峤山》:“人皆双瞳,修眉长耳。”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王琦注引《史记·项羽本纪》:“闻项羽亦重瞳子。”
清毛祥麟《对山馀墨·巫觋》:“或谬託双瞳,或揑称鬼附,妄论休咎,武断死生。”
双瞳的网络释义
双瞳
双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
),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2) 禽鸟二只
雙,隹二枚也。——《说文》
飞鸟曰双。——《方言六》
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计算田亩的单位 。田广二亩、四亩、五亩都可称双,各从方俗;无定制
官为田,四十双为二百亩。——《唐书》
(4) 姓
形容词
(1) 成双的,一对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双人舞;举世无双;双红(双红帖。比单帖大一倍,从中折合,用红纸,故名);双林(即沙罗双树,佛祖示寂(死亡)的地方);双阙(古代宫殿、宗庙与陵墓前左右各一个的高台楼观);双套飞车(两头牲口拉的快车);双骞(双飞);双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双丸(指日和月);双角(两角);双杵(古人捣衣,对立执杵如舂米,故名双杵);双枚(屋内的重檐);双关儿透(很透彻);双栖(指禽鸟雌雄同栖息。借喻夫妻形影不离);双靥(脸的两颊);双向沟通(指让意见沟通的双方均能有公平的机会,坦然地表达讯息的意义)
(3) 偶,与“单”相对
唐朝故事,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宋史·礼志》
(4) 又如:单日不着双日着(迟早有一天总会遇上)
量词
(1) 两个,一对
凡献,执一双。——《仪礼·聘礼》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2) 又如:一双鞋;一双短袜;三双手套;还要一双筷子;有一双灵丽的眼睛;一双脚
动词
(1) 追随,跟从
恶少爱众,天下双。——《文子·符言》
(2) 匹敌
至如信者,天下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3) 又如:双珠(兄弟俱美之称);双凤(兄弟俱美,才智出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目,童声。本义:瞳孔)
(2) 同本义 俗称“瞳仁”。眼珠中心虹膜上一个可收缩的孔
瞳,目珠子也。——《玉篇》
舜目盖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瞳子(虹膜中心的小圆孔);瞳神
(4) 借指目光 。如:瞳睛(眼睛。亦借指目光)
形容词
无知的样子 。如:瞳矇(愚昧无知)
动词
看见
大嫂兜出檐口放,上瞳格子下瞳人。——《中国歌谣资料》。原注:“瞳,看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dʰuŋ | d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