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双月刊
(1) 两月一期的刊物
词语解释
两个月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引证解释
⒈ 两个月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双月刊的国语词典
每两个月发行一次的刊物。
双月刊的网络释义
双月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
),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2) 禽鸟二只
雙,隹二枚也。——《说文》
飞鸟曰双。——《方言六》
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计算田亩的单位 。田广二亩、四亩、五亩都可称双,各从方俗;无定制
官为田,四十双为二百亩。——《唐书》
(4) 姓
形容词
(1) 成双的,一对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双人舞;举世无双;双红(双红帖。比单帖大一倍,从中折合,用红纸,故名);双林(即沙罗双树,佛祖示寂(死亡)的地方);双阙(古代宫殿、宗庙与陵墓前左右各一个的高台楼观);双套飞车(两头牲口拉的快车);双骞(双飞);双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双丸(指日和月);双角(两角);双杵(古人捣衣,对立执杵如舂米,故名双杵);双枚(屋内的重檐);双关儿透(很透彻);双栖(指禽鸟雌雄同栖息。借喻夫妻形影不离);双靥(脸的两颊);双向沟通(指让意见沟通的双方均能有公平的机会,坦然地表达讯息的意义)
(3) 偶,与“单”相对
唐朝故事,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宋史·礼志》
(4) 又如:单日不着双日着(迟早有一天总会遇上)
量词
(1) 两个,一对
凡献,执一双。——《仪礼·聘礼》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2) 又如:一双鞋;一双短袜;三双手套;还要一双筷子;有一双灵丽的眼睛;一双脚
动词
(1) 追随,跟从
恶少爱众,天下双。——《文子·符言》
(2) 匹敌
至如信者,天下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3) 又如:双珠(兄弟俱美之称);双凤(兄弟俱美,才智出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2)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3)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影子);月满(月圆);月王(对月的尊称)
(4) 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族庖月更刀。——《庄子·养生主》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月令(寿数);月生(出生的月份日期);月日(指几个月的日子);月小(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月大(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月分(亦作“月份”,月限,指规定的时限)
(6) 月光,月色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 陶潜《归园田居》
(7) 又如: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月径(月光下的小路);月浪(月光);月阴(月影。借指月光);月皎(月色皎洁);月明(月光明朗)
(8) 指妇女的月经;月事
月信不通,当归酒下。——《博济方》
(9) 又如:月闭(妇女月经不通)
(10) 指妇女怀胎的月份;又指分娩后的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在月子里
(11) 像月亮一样的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记》
(12) 又如:月洞窗(形圆如月的窗户);月光门(月亮门儿);月窗(山洞中较大的透亮孔;也指墙上小窗);月堂(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月镜(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月羽(白色的羽毛)
(13) 每月 。如:月例香供银子(施主按月给庙宇道观供奉神佛的香火银。也称“月例银子”);月分银子(月银,月例,月分钱。月钱);月表(按月记事之表);月佣(按月受雇佣的人);月朔(每月的朔日)
(14) 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关的事物 。如:月韵(形容女子风韵秀逸);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et8 [陆丰腔] gniat8 [东莞腔] nget8 [海陆丰腔] ngiet8 [客英字典] ngiet8 [沙头角腔] n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台湾四县腔] ngiet8 [宝安腔] ngi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月 | 魚厥 | 疑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t/ngvat | ŋĭwɐ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2) 同本义
刊,剟也。——《说文》
刊,削也。——《广雅》
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
刊其柄与末。——《礼记·杂记》。注:“犹削也。”
随山刊木。——《书·益稷》
(3) 又如:刊山(砍伐山上树木);刊木(砍伐树木);刊薙(砍伐割除草木)
(4) 删除
诚不刊之典。——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5) 又如:刊落(删去冗赘多余的文字);刊削(削除);刊删(删改);刊革(删改);刊除(削除)
(6) 刻;雕刻
刊石作铭。——蔡邕《陈寔碑》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7) 又如:刊刻(雕刻);刊人(刻版工人);刊石(镌刻在石上,以便长久保存);刊立(刻石立碑);刊版(刻版或排版);刊刷(刊刻印刷);刊书(刻印书籍);刊成板(定例);刊勒(雕刻碑文)
(8) 订正;修订 。如:刊定(改正而成定本);刊正(改正错误);刊字(修改文字);刊改(修改;订正);刊修(修正)
(9) 开辟 。如:刊启(开辟);刊道(开辟道路)
(10) 刊登 。如:刊出(刊登发表);刊行(刊印发行)
名词
(1) 通“竿”
抗木刊。——《仪礼·既夕礼》
(2) 出版物 。如:特刊;副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n1 [台湾四县腔] kan1 [梅县腔] kan1 [宝安腔] kan1 [客语拼音字汇] kan1 [东莞腔] kan1 [海陆丰腔] kan1 [陆丰腔] kan1
◎ 潮州话:kang5 (khâng)「揭阳、潮阳」k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看 | 苦寒 | 溪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khan/qan | kʰ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