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红又专

yòu hóng yòu zhuān [you hong you zhuan]
繁体 又紅又專
注音 一ㄡˋ ㄏㄨㄥˊ 一ㄡˋ ㄓㄨㄢ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又红又专 yòuhóng-yòuzhuān

(1) 政治上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业务过硬,即德才兼备

be both socialist-w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exper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成语用法

又红又专作谓语、定语;指人才。

引证解释

⒈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做出了成绩……这样的队伍,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又红又专的网络释义

又红又专

  • 又红又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òu hóng yòu zhuān,指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又红又专的翻译

    俄语: крáсный и квал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反义词

    又红又专造句

    我希望能考上大学。我一定为革命努力学习,争取做到又红又专。
    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由于苏联教育模式的引入和计划经济的推行,主张“又红又专”的专才教育。
    我想向大家保证,爱情的又红又专的专家,一热,由发行一组,在爱情上的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铝与铜、镁及其他一些金属化合生成一种合金,这种合金轻,而且结实,足以又红又专得起飞行的压力。
    因为你思想肯定有问题,为什么走资产阶级白专道路?然后就大会小会的整你,直到你又红又专了。
    我一定为革命努力学习,争取做到又红又专。
    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大学生。
    第二个问题,关于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如:红卫兵、根正苗红、又红又专、赤胆忠心干革命、红心永向红太阳等。
    对小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的启蒙教育,是事关造就跨世纪又红又专接班人的重要工程。

    汉字详情

    yòu [you]
    部首: 228
    笔画: 2
    五笔: CCC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K
    四角: 77400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后作“右”

    又,手也,象形。——《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副词

    (1) 复,再,再一次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衣》

    天命不又。——《诗·小雅·小宛》

    又命之。——《仪礼·燕礼》

    又试之鸡。——《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又称;又说

    (3)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书·禹贡》

    (4) 又如:又打又闹;又惊又喜;又哭又笑

    (5) 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6) 又如:路很近,车子又快,一会儿就到

    (7) 连词。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如:一年又三个月;二又三分之一

    (8) 表示轻微转折 。如:我原来想去,现在又不想去了

    (9) 表示一连串事情接连出现 。如: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

    (10) 加之 。如:除了拖拉机,又添了一台插秧机

    (11) 另外

    周处…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世说新语·自新》

    英文翻译

    and, also, again, in add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5 [沙头角腔] jeu3 [客英字典]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海陆丰腔] ru6 ru3 [台湾四县腔] ju5 [东莞腔] jiu3 [陆丰腔] jiu6
    ◎ 潮州话:iu5 (iû) 「揭阳」iu6「潮阳」(iû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救去聲開口三等iuh/hiowĭəu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yòu [you]
    部首: 228
    笔画: 2
    五笔: CCC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K
    四角: 77400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后作“右”

    又,手也,象形。——《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副词

    (1) 复,再,再一次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衣》

    天命不又。——《诗·小雅·小宛》

    又命之。——《仪礼·燕礼》

    又试之鸡。——《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又称;又说

    (3)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书·禹贡》

    (4) 又如:又打又闹;又惊又喜;又哭又笑

    (5) 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6) 又如:路很近,车子又快,一会儿就到

    (7) 连词。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如:一年又三个月;二又三分之一

    (8) 表示轻微转折 。如:我原来想去,现在又不想去了

    (9) 表示一连串事情接连出现 。如: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

    (10) 加之 。如:除了拖拉机,又添了一台插秧机

    (11) 另外

    周处…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世说新语·自新》

    英文翻译

    and, also, again, in add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5 [沙头角腔] jeu3 [客英字典]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海陆丰腔] ru6 ru3 [台湾四县腔] ju5 [东莞腔] jiu3 [陆丰腔] jiu6
    ◎ 潮州话:iu5 (iû) 「揭阳」iu6「潮阳」(iû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救去聲開口三等iuh/hiowĭəu
    zhuān [zhuan]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N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NI
    四角: 503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 zhuān)形,即“叀( 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2) 纺专,收丝器

    专,纺专。——《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

    (3) 专长 。如:一专多能

    (4) 中等专科学校(即只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学校)的简称 。如:新城工专;美镇医专;兴隆商专

    (5) 姓

    动词

    (1) 独占;独用

    专禄以周旋,戮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吴王擅鄣海泽, 邓通专西山。——《盐铁论·错币》

    罔俾阿衡(即伊尹)专美有商。——《书·说命下》

    专其利三世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庄公十年》

    敢专承之。——《国语·晋语》

    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专功(独占其功);专道(独占道路);专贵(独占尊位);专美(独享美名);专宠(独占宠爱);专据(独占)

    (3) 使专一;使集中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易·系辞上》

    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专必(专一不易);专专(用心专一);专愚(用心专一而至不通事情);专节(专一不变的节操);专谨(专一谨慎);专注(专心注意)

    (5) 独裁,专擅,独断独行

    祭仲专, 郑伯患之。——《左传·桓公十五年》

    主弱臣强,专制擅权。——《汉书》

    举动自专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7) 又

    那得自任专。

    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三国演义》

    (8) 又如:专行胁迁(独断专行,逼迫迁移);专权恣虐(独揽大权,任意肆虐—);专独(专断独行);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鄢氏、 费氏自以为王,专祸 楚国。——《左传》

    (9) 又如:专封(擅自分封);专决(片面地判断);专攻(专门研究);专许(擅自许诺);专刑(专擅刑罚);专地(擅自处理领地);专朝(独揽朝政);专柄(独揽权柄);专威(独擅威信)

    形容词

    (1) 专断 专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专款;专车;专程;专经(专门诵习某一种经书);专摺明保(为保举某人专门上摺子经吏部奏军机处奏闻皇上);专条(专门条款)

    (3) 狭小

    独守专室而不出门。——《淮南子》

    (4) 满

    专车,满一车。——吴曾祺《国语韦解补证》

    (5) 肥厚 。如:专肤(肥厚的皮肤)

    (6) 诚笃

    盖其俗朴而专,和而靖。——叶适《长溪修学记》

    副词

    (1) 全,都

    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管子》

    (2) 很,非常

    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马足。——《后汉书》

    (3) 仅仅,只

    人材不足专恃,而道术可公行也。——《淮南子》

    (4) 又如:专综(独自总揽);专爱(独受怜爱)

    英文翻译

    monopolize, take sole poss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yu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o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