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ān
动词
(1) (本义见
音)(2) 加入
参水浸于盂内。——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参选(参加选拔);参纂(参加编纂)
(4) 参与(亦作“参予”“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
与之参国政。——《晋书·唐彬传》
(5) 又如:参决(参与决定计划);参定(参与决定);参事(参与计议国事)
(6) 领悟;琢磨
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红楼梦》
(7) 又如:参悟(领悟);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8) 检验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显学》
(9) 进见,拜见(以一定的礼节进见)
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西游记》
(10) 又如:参承(参拜侍候。表示恭敬);参请(参拜请教)
(11) 参考,参照(参考并对照) 。如:参酌(参考衡量,以定取舍);参变(参考而有所变通)
(12) 弹劾,封建时代指向皇帝告发官吏罪状
他怕京官老爷们写信给御史参他。——《老残游记》
(13) 又如:参劾(纠弹官吏的失职);参奏(向皇帝提出对官吏的弹劾)
(14) 另见
cēn
(2) 另见
sān
数量词
(1) 通“叁”。即三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参分其辐之长而杀其一。——《迥礼·考工记·轮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庄子·大宗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分天下,而有其二。——《后汉书·伏湛传》
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师吉曰:“地与己并天为三,是三天也。”
将军气概与天参。——《三国演义》
(2) 另见
shēn
名词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左传》
(2) 又如:参横月落(天快亮);参井(参星与井星)
(3) 人参、党参的通称。多指人参 。如:参茸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m1(tsham)[澄海]cang1〗 〖siam1(siam)[澄海]siang1[揭阳、潮阳]sim1〗 〖san1(saⁿ)〗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名词
(1) 商业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梅县腔] sh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客英字典] shong1 [宝安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东莞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陆丰腔] dit7 sh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商 | 式羊 | 書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sjang | ɕĭ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之 | 止而 | 章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tɕĭə | cji/tjio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门,活声。本义:阔大,很开阔)
(2) 同本义
阔,疏也。——《说文》
阔,稀也。——《汉书·沟洫志》集注
阔,远也。——《尔雅》
缓步阔视。——《列子·黄帝》
于嗟阔兮。——《诗·邶风·击鼓》
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吕氏春秋·论人》
湖阔数十里。——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广厦阔屋。——《淮南子·齐俗训》
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3) 又如:阔绝(隔绝,差别很大);阔略(疏略;粗疏);阔落(宽疏,不细密);阔寥(稀少);阔疏(粗疏);阔希(稀疏)
(4) 宽横的距离大
有江千里阔。——白居易《寄微之》
(5) 又如:阔狭(广狭,宽窄);阔叶树;阔达(旷达不拘小节);阔涧(较宽的山间小溪);阔朗(宽阔明亮);阔颡(宽阔的额部);阔臆(宽阔的胸部)
(6) 迂阔,不切实际
王道迂阔而莫为。——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
(7) 又如:阔论( 不切实际的大话);阔迂(拘泥而不切实际)
(8) 侈大,荣显,富有
何阴阳之难测,伟二仪之奓阔。——《晋书·成公绥传》
(9) 又如:阔老;阔天阔地(指大手大脚,大肆挥霍);阔客(有钱客);阔拓(阔绰);阔少爷(有钱人家的子弟);阔人家(富家)
(10) 久不相见
阔别稍久,眷与时长。——王羲之《问慰诸帖》
(11) 又如:阔悰(阔别的心情);阔怀(阔别的情怀);阔踪(阔别后的行止情况);阔情(久别之情)
(12) 胸襟开阔,才思敏捷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后汉书·马武传》
(13) 又如:阔达(豁达。气量大,性格开朗)
动词
(1) 离别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诗·邶风·击鼓》
(2) 放宽,宽缓
阔其租赋。——《汉书·王莽传下》
驰网阔禁。——《三国志·明帝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