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

xiàn tài yé [ xian tai ye]
繁体 縣太爺
注音 ㄒ一ㄢˋ ㄊㄞˋ 一ㄝˊ

词语释义

县太爷 xiàntàiyé

(1) 旧时县令的俗称

county magistrate

词语解释

  1. 旧时对县令、县知事的俗称。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县太爷早到码头接差去了。”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县令、县知事的俗称。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县太爷早到码头接差去了。”

县太爷的国语词典

县令的俗称。参见「县令」条。

县太爷的网络释义

县太爷

  • 歌剧《县太爷》,麦雷德编剧,沃尔夫(hugo wolf)谱曲,1896年6月7日在德国曼汉(mannheim)剧院首演。
  • 县太爷造句

    孙忠尔施号发令到,同时捕快衙役一干人等拥簇着县太爷进了客栈。
    第三个动作,是小三作了执刑的人,小秃当了审花案的县太爷,作福作威的问了起来。
    事情并不像京戏上那样,只有一个县太爷吆三喝四。
    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县太爷又要巡游了,衙役们正让百姓回避呢!
    火腿做成后,县太爷一尝,连声叫好。
    水火棍敲响,惊堂木一拍,坐在堂上的县太爷指手画脚喊道。
    县太爷没想到江辰一行人会这么快回来,听到江辰的声音时全身一僵,他还记得公堂之上江辰的巧舌如簧,想起来就有些发怵。
    举止大方,卓尔不群,神色恭敬却无媚态,但也没有廖泽那副张狂不羁的浪荡子模样,加上生得一副好皮囊,以及前面的头名光环笼罩,周鲤给这位县太爷的第一印象相当深刻。
    据说,旧时的太爷不会当众打缙绅先生的板子,那是因为相对于县太爷而言,缙绅的面子足够大。
    众人顿时慌作一团,就连县太爷也慌忙弯腰躲在公案后面。县太爷造句。
    这里是县太爷审案的地方,堂上匾云“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壮汉是他们的领头人,其武艺在十里八乡无一对手,寻常人十个八个都奈何他不得,连县太爷都听说过他的名号,还曾派人请他去县衙做捕快。
    县太爷一出门,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酒娘”在婆家是第九房儿媳妇,人称“九娘”,做黄酒的手艺好,县太爷便赏题“酒娘”。
    假如不罢市,不抗粮,单找县太爷讨个说法呢?那也很危险如哄堂塞署,逞凶殴官,为首斩枭示,同谋斩立决,从犯绞监候。
    我手里托着枣糕,看着气喘嘘嘘的县太爷,说“有劳了,还是速冻的,我们一定把信送到”。
    都说人肉美味,犹以未婚处女之肉最美,香嫩爽滑,龙肝凤髓估计也就这味儿……县太爷又问,你不惧死,可有胆子留下名姓。
    县太爷李江正叫了一名名叫鸽梦的女来大战不断呢,听见外面乱,他一下就草草收兵了,只好一边穿披衣服,一边出门问。
    县太爷觉的告状人言语荒谬藐视公堂,强行按捺住心中怒火,待他陈述完毕,从桌上抽出一根竹牌投扔堂前神经错乱、扰乱公堂。

    汉字详情

    xiàn,xuán [xian,xuan]
    部首: 224
    笔画: 7
    五笔: EG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I
    四角: 77732

    详细解释

    xiàn

    名词

    (1)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 xuán)本义:悬挂)

    (2)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

    龙泉县。——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开道置县。——《明史》

    (3)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4) 官府 。如:县君(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县治(县衙;县政府)

    (5)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之内,即王畿 。如:县内(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

    (6) 另见 xuán

    xuán

    动词

    (1) 系挂

    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

    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縣。——《国语·晋语》。注:“缢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

    尔庭有县特兮。

    尔庭有县鹑兮。

    (2) 又如: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

    (3) 维系;拴系;系联

    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县棺而封。——《礼记·檀弓》

    (4) 又如:县绝(悬系之绳断绝);县联(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5) 揭示;颁立

    县法以诱民。——《汉书·食货志》

    (6) 又如: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以称颁布法令)

    (7) 称量;衡量 。如:县石(称量石头);县轻重(权衡利弊)

    名词

    (1) 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正乐縣之位。——《周礼·小胥》。注:“谓钟磬之属。”

    (2) 又如: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县兴(奏钟磬之类的乐器);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3) 秤锤

    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注:“谓锤也。”

    (4) 又如:衡县(秤锤)

    形容词

    (1) 远,悬殊

    县隔千里。——《汉书·高帝纪》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向注:“无所系也。”

    (2) 又如:县隔(相隔很远或差别很大。同“悬隔”);县久(历时久长);县远(悬殊;距离遥远)

    (3) 另见 xiàn

    英文翻译

    county, district, subdi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jyun6
    ◎ 潮州话:guiⁿ7 [潮阳]guaiⁿ7

    宋本广韵

    tài [tai]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D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
    四角: 4003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名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副词

    (1) 过于;过分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英文翻译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5 [东莞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海陆丰腔] tai5 [台湾四县腔] tai5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thad/thaytʰɑi
    [ye]
    部首: 411
    笔画: 6
    五笔: WQBJ
    五行:
    仓颉: CKSL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父,耶声。简体字“卩”只是个符号。本义:父亲)

    (2) 同本义。也作“耶”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卷卷有爷名。

    旦辞爷娘去。

    爷娘闻女来。

    (3) 又如:爷娘皇天(呼爹叫娘,嚎天喊地)

    (4) 爷爷

    (5) 祖父——多叠用

    爷爷会织布、会种田、还会养牛

    (6) 对与祖父辈分相同、年龄相仿的男子的敬称。如:张爷爷

    (7) 对长一辈或年长男子的尊称 。如:大爷;二爷;赵爷

    (8) 旧时对主人、上官或尊贵者的称呼 。如∶王爷;相爷;老爷;少爷

    (9) 迷信的人对神佛的称呼 。如:佛爷;老天爷;土地爷;阎王爷

    (10) 自矜之称

    祥子明知道上工辞工都是常有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老舍《骆驼祥子》

    英文翻译

    father, grandf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je4
    ◎ 潮州话:ia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