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潍水 东北逕 逢萌 墓。 萌 ,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 辽东 。”按, 逢萌 曾为亭长。
引证解释
⒈ 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潍水》:“潍水东北逕逢萌墓。按, 逢萌曾为亭长。
引萌,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辽东。”
县亭的网络释义
县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xiàn
名词
(1)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
)本义:悬挂)(2)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
龙泉县。——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开道置县。——《明史》
(3)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4) 官府 。如:县君(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县治(县衙;县政府)
(5)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之内,即王畿 。如:县内(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
(6) 另见
xuán
动词
(1) 系挂
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
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縣。——《国语·晋语》。注:“缢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
尔庭有县特兮。
尔庭有县鹑兮。
(2) 又如: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
(3) 维系;拴系;系联
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县棺而封。——《礼记·檀弓》
(4) 又如:县绝(悬系之绳断绝);县联(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5) 揭示;颁立
县法以诱民。——《汉书·食货志》
(6) 又如: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以称颁布法令)
(7) 称量;衡量 。如:县石(称量石头);县轻重(权衡利弊)
名词
(1) 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正乐縣之位。——《周礼·小胥》。注:“谓钟磬之属。”
(2) 又如: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县兴(奏钟磬之类的乐器);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3) 秤锤
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注:“谓锤也。”
(4) 又如:衡县(秤锤)
形容词
(1) 远,悬殊
县隔千里。——《汉书·高帝纪》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向注:“无所系也。”
(2) 又如:县隔(相隔很远或差别很大。同“悬隔”);县久(历时久长);县远(悬殊;距离遥远)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uiⁿ7 [潮阳]guaiⁿ7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2) 同本义。后指驿亭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
汉家因 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释》
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晋· 干宝《搜神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3) 如:亭邮(驿站);亭民(驿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驿亭。寺,办公的官署);亭舍(驿亭的客舍);亭传(客栈);亭置(邮亭驿站);亭驿
(4)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5) 又如:亭榭(亭阁台榭);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亭槛(亭子的栏杆;亭子);亭院(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旧时办喜事扎的亭楼、铭旌)
(6) 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墨子》
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汉· 应劭《风俗通》
(7) 又如:亭戍(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亭吏(亭长);亭佐(亭长的副手);门亭(设于城门处的亭);亭卒(秦汉亭中的差役)
(8) 像亭子的小房子 。
(9) 如:书亭;邮亭;亭场(卖盐的地方);亭子间
(10) 山梨
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1) 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动词
(1) 养育 。
(2) 如:亭育(养育,培育);亭毒(养育;化育)
(3) 停止。同“停”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汉书·西域传上》
(4) 又如:亭当(完毕,妥当);亭居(水静止的样子)
形容词
(1) 适中,均衡 。
(2) 如:亭匀(均匀,妥贴)
(3) 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 。
(4) 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
(5) 正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
(6) 又如:亭决(公平的判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n2 [东莞腔] tin2 [客英字典] tin2 [台湾四县腔] tin2 [海陆丰腔] tin2 [客语拼音字汇] tin2 [沙头角腔] tin2 [宝安腔] tin2 [陆丰腔] tin3
◎ 潮州话:dêng5 (tê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庭 | 特丁 | 定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dʰieŋ | d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