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甲
词语释义
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参见:卷甲词语解释
收起武装。谓撤退或休兵。
明 李东阳 《古乐府·马嵬曲》:“上皇捲甲三川外,父老含悲 兴庆 前。” 清 陆次云 《圆圆传》:“闻 吴将军 捲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復兴兵。”
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新唐书·王晙传》:“书未报而虏已叛,乃敕 晙 将 并州 兵济 河 以讨。 晙 间行,卷甲捨幕趋山谷。”
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引证解释
⒈ 收起武装。谓撤退或休兵。
引明李东阳《古乐府·马嵬曲》:“上皇捲甲三川外,父老含悲兴庆前。”
清陆次云《圆圆传》:“闻吴将军捲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復兴兵。”
1. 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新唐书·王晙传》:“书未报而虏已叛,乃敕晙将并州兵济河以讨。 晙间行,卷甲捨幕趋山谷。”
⒉ 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卷甲的国语词典
甲,铠甲,泛指兵器。卷甲指收藏兵器。
卷甲的网络释义
卷甲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uǎn
动词
(1) (形声。从卩(
,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声。( )本义:膝曲)(2)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4)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风卷地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又如:卷地(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气势浩大);卷包(犹言席卷);卷篷(风卷飞篷)
(6) 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 。如:卷袖子;卷裤腿
名词
(1) 成圆筒形或球形的东西 。如:胶卷;花卷;行李卷
(2) 通“衮”。衮服。古代贵族画卷龙图案的礼服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礼记·王制》
天子卷冕北面。——《礼记·祭义》
量词
(1) 把纱、线或电影胶片、磁带等绕满一个轴时所需要的量 。如:几卷电影片
(2) 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东西 。如:一卷钞票
动词
(1) 〈方〉∶骂 。如:卷骂(大骂)
(2) 断绝
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史记》
(3) 犹聚
舞《云门》、《大卷》。——《周礼》。贾公彦疏:“卷者,卷聚之义,即族类也。”
(4) 隐藏 。如:卷怀(收藏;有隐退不仕之意);卷迹(敛迹;退隐)
(5) 另见
juàn
名词
(1) 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如:卷帙(指书。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卷末(书卷的末尾);卷次(卷第。书籍按卷分的次序);卷尾(书籍字画的末尾处)
(2) 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讫,后代仍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卷卷有爷名。
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上卷;下卷;第三卷
(4) 试卷
呈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试卷;答卷;交卷;卷摺(科举考试的卷子);卷头(考卷的封面);卷牍(文件)
(6) 档案 如:查卷;卷面(卷宗的封面)
(7) 裱好并带轴的书画等
东坡右手执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各隐卷底衣褶中。
(8) 又如:画卷;书卷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3 [东莞腔] gen3 [梅县腔] kian3 [宝安腔] gen3 [陆丰腔] kian5
◎ 潮州话:geng2 (旧时:kńg) guang2 (kúang)「潮州」guêng2 (kú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權 | 巨員 | 羣 | 仙B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B | gʰĭwɛn | gyen/gw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易·解》(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甲 | 古狎 | 見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銜 | 咸 | krap/keap | k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