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格
词语释义
参见:卷帘格 ,卷帘格
词语解释
谜格的一种。猜谜时,要求将谜底倒读和谜面扣合,并且谜底必须为三字或三字以上。如谜面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要求用卷帘格猜一京剧名,谜底则为“华容道”。参见“ 卷帘格 ”。
灯谜谜格之一。谜底为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须倒过来读以扣合谜劐面,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语,正读为“差之念一”,倒过来就是成语“一念之差”。再如,“优秀仓库管理员”,打一物理学学科名,正读为“理物能高”,倒过来为谜底“高劐能物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第十一条只怕我射著了,可是‘合肥’?……这个应该要作卷帘格更好。”
引证解释
⒈ 谜格的一种。猜谜时,要求将谜底倒读和谜面扣合,并且谜底必须为三字或三字以上。如谜面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要求用卷帘格猜一京剧名,谜底则为“华容道”。参见“卷帘格”。灯谜谜格之一。谜底为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须倒过来读以扣合谜劐面,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语,正读为“差之念一”,倒过来就是成语“一念之差”。再如,“优秀仓库管理员”,打一物理学学科名,正读为“理物能高”,倒过来为谜底“高劐能物理”。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第十一条只怕我射著了,可是‘合肥’?……这个应该要作卷帘格更好。”
卷帘格的国语词典
一种谜语。谜底多为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需倒读以扣合谜面,像帘子卷起又放下一样,故称为「卷帘格」。如「优秀仓库管理员」猜一物理学科名,正读为「理物能高」,倒读则为谜底「高能物理」。
卷帘格的网络释义
卷帘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uǎn
动词
(1) (形声。从卩(
,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声。( )本义:膝曲)(2)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4)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风卷地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又如:卷地(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气势浩大);卷包(犹言席卷);卷篷(风卷飞篷)
(6) 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 。如:卷袖子;卷裤腿
名词
(1) 成圆筒形或球形的东西 。如:胶卷;花卷;行李卷
(2) 通“衮”。衮服。古代贵族画卷龙图案的礼服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礼记·王制》
天子卷冕北面。——《礼记·祭义》
量词
(1) 把纱、线或电影胶片、磁带等绕满一个轴时所需要的量 。如:几卷电影片
(2) 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东西 。如:一卷钞票
动词
(1) 〈方〉∶骂 。如:卷骂(大骂)
(2) 断绝
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史记》
(3) 犹聚
舞《云门》、《大卷》。——《周礼》。贾公彦疏:“卷者,卷聚之义,即族类也。”
(4) 隐藏 。如:卷怀(收藏;有隐退不仕之意);卷迹(敛迹;退隐)
(5) 另见
juàn
名词
(1) 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如:卷帙(指书。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卷末(书卷的末尾);卷次(卷第。书籍按卷分的次序);卷尾(书籍字画的末尾处)
(2) 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讫,后代仍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卷卷有爷名。
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上卷;下卷;第三卷
(4) 试卷
呈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试卷;答卷;交卷;卷摺(科举考试的卷子);卷头(考卷的封面);卷牍(文件)
(6) 档案 如:查卷;卷面(卷宗的封面)
(7) 裱好并带轴的书画等
东坡右手执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各隐卷底衣褶中。
(8) 又如:画卷;书卷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3 [东莞腔] gen3 [梅县腔] kian3 [宝安腔] gen3 [陆丰腔] kian5
◎ 潮州话:geng2 (旧时:kńg) guang2 (kúang)「潮州」guêng2 (kú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權 | 巨員 | 羣 | 仙B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B | gʰĭwɛn | gyen/gwen |
详细解释
名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 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名词
(1)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 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3)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4) 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时嫁妆的總稱
箱簾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iam5(niâm) [潮州、饶平]liam5(liâm) [澄海]niang5(niâ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3)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5) 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6) 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 (7) 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武德二年,颁新格(特指法律条文)五十三条。——《旧唐书·刑法志》 (8) 又如:格范(典范;标准);格尺(标准);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条(法令条文);格样(标准式样;模样) (9) 条例;制度 。如:格目(表册);格制(格局体制);格例(规则条例) (10) 品格;格调 。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质);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格量(品格气量);格韵(格调气韵);格业(品格功业) (11) 箭靶子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2)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3) 博戏名 。如: 格五(古代博戏名。棋类) (14)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15) 通“茖”。茖葱。山葱 桂荏、凫葵,格韮菹于。——《后汉书·马融传》 (16) 通“落”( )。村落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史记·酷吏王温舒传》 动词 (1) 阻止;搁置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传》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挡);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格阂(阻隔,隔阂);格塞(阻塞,不通顺);格碍(阻碍,障碍);格笔(笔架;搁笔,停止写作) (3) 纠正,匡正 人不足与適(同“谪”)也,政不足闲(非议)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谬误的心);格心(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匡正时弊;纠正) (5) 推究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6) 又如:格术(格物之术);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候(谓推算季候节气) (7) 量度;衡量 。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评(测量评定) (8) 击打;格斗 格者不舍。——《荀子·议兵》 穷寇不格。——《周书·武称》 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 乃解衣就(接受)格。——《后汉书·钟离意传》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9) 又如:格击(格斗);格拒(抵抗;格斗);格战(格斗,搏斗) (10) 击杀;搏杀 郢人等告 定国, 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 郢人以灭口。——《史记·荆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斩杀);格敌(杀敌);格斩(击杀) (12) 抗拒;抗御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斗);格迕(抵触,不合) (14) 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舜典》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天迪格保。——《书·召诰》 惟先格王。——《书·高宗肜日》 祖考来格。——《书·益稷》 格于皇天。——《书·君诰》 (15) 又如:格思(来,到。思,语助词) 形容词 (1) 拘执 。如:格虏(傲慢的奴仆);格孽(方言。意谓争吵、吵闹);格仆(强悍的奴仆) (2) 被限制,受局限 。如:格限(指规定的资格);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 (3) 圣的 。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识之人);格王(至道之王;圣王) (4) 吉祥 。如:格命(犹大命,福命);格保(降临保佑) (5) 正确 。如: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格训(正确而至当的训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大孝友时格,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格于主人。——《仪礼·少牢馈食礼》 (7) 又如:格命(皇命) 代词 (1) 〈方〉∶这;那 。如:格个(这个);格号(这种);格注(这笔;这注);格格(这个) (2) 语助词。的 。如:格来(方言。着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英文翻译pattern, standard, form; style
方言集汇◎ 粤语:gaak3
◎ 客家话:[东莞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梅县腔] gak7 get7 [台湾四县腔] gak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ak7 giet7 [陆丰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giad5 [宝安腔] gak7 [海陆丰腔] gak7 giet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