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櫂北辕

nán zhào běi yuán [nan zhao bei yuan]

词语释义

犹南航北骑。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玉雨淙释谚》:“三十年来,南櫂北辕,时復譄益,宙合大矣。”

汉字详情

nán [nan]
部首: 223
笔画: 9
五笔: FMU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TJ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2) 方位名。和“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 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4)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 阮居道北。——《新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南风(南方势力);南酒(黄酒,南方酿造);南宗(佛教指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惠能所创立);南夏(泛指中国的南部);南客(客居南方);南浦(南面的水边);南琛(南方所产的珍宝);南乡(南方);南邻(古指南方金邻国;南边的近郊);南荣(房屋的南檐;南方之地);南鄙(南方边境地区);南迁(迁都南方);南徼(南方边陲);南馔(南方口味的菜肴);南关(南方的关塞)

(6) 官爵名。通“男”

郑伯,男南也。——《孔子家语·正论解》。注:“南,《左传》作男,古字作男,亦多用作此南,连言之,犹言公侯也。”

(7) 对《诗经》中《周南》、《召南》的简称

周始二《南》,《风》兼六代。——《晋书》

(8) 姓

动词

(1) 向南走;向南移动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副词

(1) 向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英文翻译

south; southern part; south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naam4
◎ 客家话:[宝安腔] lam2 [梅县腔] nam2 [陆丰腔] nam3 [客英字典] nam2 [东莞腔] l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海陆丰腔]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沙头角腔] lam2
◎ 潮州话:nam5 (nâm)「澄海」nang5「潮州、饶平」l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那含平聲開口一等nɒmnom
zhào [zhao]
部首: 420
笔画: 18
五笔: SNWY
仓颉: DSMG
四角: 47915

英文翻译

oar, scull, paddle; row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u5 tau5 [客英字典] cau5 zok7 tau5 [宝安腔] cau5 [梅县腔] cau5 [海陆丰腔] cau6 tau6
◎ 潮州话:z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敎去聲開口二等drauh/deawɖʰau
běi [bei]
部首: 203
笔画: 5
五笔: UX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P
四角: 12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动词

(1) 败北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1 ba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海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et7 [东莞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陆丰腔]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台湾四县腔] bet7 [宝安腔] bet7
◎ 潮州话:bag4 (p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墨德開入聲開口一等pəkpok
yuán [yuan]
部首: 405
笔画: 14
五笔: LFK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QGRV
四角: 445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2) 同本义

辕,辀也。——《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

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考工记·辀人》

凡为辕,三其轮崇。——《周礼·考工记·车人》

令尹南辕返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3) 又如: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4)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于险阻处置车为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称辕门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设车宫辕门。——《周礼》

(5) 又如:辕垣(官署)

(6) 后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三国演义》

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沈浮《浮生六记》

(7) 又如:辕门抄(清朝督抚官署抄寄属下州、府、县的公文或情报。后改为木板印刷)

(8) 车 。如:辕下(车下);辕辙(车迹);辕议(车夫的议论。泛指街谈巷议)

(9) 犁辕 。如:辕长(犁辕的长度)

(10)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禹城县境内

(11) 姓 。春秋陈有辕涛涂

英文翻译

axle; magistrate's offi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