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2) 方位名。和“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 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4)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 阮居道北。——《新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南风(南方势力);南酒(黄酒,南方酿造);南宗(佛教指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惠能所创立);南夏(泛指中国的南部);南客(客居南方);南浦(南面的水边);南琛(南方所产的珍宝);南乡(南方);南邻(古指南方金邻国;南边的近郊);南荣(房屋的南檐;南方之地);南鄙(南方边境地区);南迁(迁都南方);南徼(南方边陲);南馔(南方口味的菜肴);南关(南方的关塞)
(6) 官爵名。通“男”
郑伯,男南也。——《孔子家语·正论解》。注:“南,《左传》作男,古字作男,亦多用作此南,连言之,犹言公侯也。”
(7) 对《诗经》中《周南》、《召南》的简称
周始二《南》,《风》兼六代。——《晋书》
(8) 姓
动词
(1) 向南走;向南移动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副词
(1) 向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am2 [梅县腔] nam2 [陆丰腔] nam3 [客英字典] nam2 [东莞腔] l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海陆丰腔]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沙头角腔] lam2
◎ 潮州话:nam5 (nâm)「澄海」nang5「潮州、饶平」l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南 | 那含 | 泥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nɒm | no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2) 同本义
戍,守边也。——《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
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戍人(古代守边军士的通称);戍守(守卫);戍客(离开家乡戍守边境的人);戍逻(守边巡逻);戍役(戍边的军士);戍将(戍守边境的将领)
(4) 驻守
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戍鼓(驻边军士所击的鼓声);戍主(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戍堡(边防驻军的营垒、城堡);戍御(防守御敌)
名词
(1) 守边的士兵
乃归诸侯之戍。——《左传·定公元年》
(2) 又如:戍傜(兵役及劳役);戍屋(戍卒屋舍);戍妇(戍卒的妻子);戍歌(戍卒唱的歌)
(3) 守边之事 。如:戍漕军需用品之运输。特指水运。又指边防区域的营垒、城堡
其谢尚、 王愆期等,悉令还据本戍。——《晋书·庾亮传》。又如:戍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u3 [台湾四县腔] su3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戍 | 傷遇 | 書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ɕĭu | sjyoh/sjuh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2) 同本义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3)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予登岭上。——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 沈括《溪笔谈》
(4)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5) 相连的山,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7)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 。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8) 五岭的简称 。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ang1 li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靈 | 郎丁 | 來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lieŋ | l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