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纡余为妍,卓荦为杰,较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成语用法
卓荦为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卓荦为杰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2) 同本义
卓,高也。——《说文》
十日卜为卓。——《续汉书·五行志》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
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论衡》
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世说新语·容止》
不胶者卓矣。——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卓荦不羁(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卓尔独行(超越众人);卓夺(作出高明的决断);卓殊(卓越,特异);卓逸(卓越超绝)
(4) 高远;遥远
卓行殊远而粮不绝。——《汉书·霍去病传》
卓如日月。——《后汉书·祭遵传》
必有卓诡切至。——《汉书·刘辅传》
使卓然可观。——《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卓远(遥远);卓望(远望);卓卓(高远的样子);卓行(远行);卓阔(高远广大)
(6) 正中 。如:卓午
(7) 独特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庄子》
(8) 直立
王英两脚蹬空,头盔倒卓,撞下马来。——《水浒传》
(9) 又如:卓坚(直立);卓笔(直立的笔);卓锥(立锥)
名词
(1) 白额的马
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仪礼》
(2) 姓
卓文君。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
动词
(1) 建立;竖立
僧于言下大悟。遂云,某甲自今已后,向无人烟处卓个草庵。——《古尊宿语录》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 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 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卓肩(耸着肩膀);头盔倒卓;卓地(直立于地)
(3) 停;停留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唐· 温庭筠《思帝乡》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五代· 薛昭蕴《浣溪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ok7 [宝安腔] zok7 [客英字典]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海陆丰腔] zok7 [东莞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陆丰腔] zok7
◎ 潮州话:doh4 (to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斲 | 竹角 | 知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ţɔk | truk/te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劳省声。本义:杂色的牛)
(2) 同本义
荦,驳牛也。——《说文》
黄白杂谓之驳荦。——《通俗文》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陆龟蒙《杂讽》
(3) 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
形容词
(1) 明显,分明
此其荦荦大者。——《史记·天官书》。索隐:“事之分明也。”
(2) 又如:荦然(明显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oh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姓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桀(
)声。杰为傑的俗字。本义:才智出众的人)(2) 同本义
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白虎通圣人引辨名记》
命太尉赞杰俊。——《礼记·月令》
俊杰在位。——《孟子》
小国英杰之士。——《战国策·齐策》
英杰化之。——《荀子·儒效》
子房、 萧何、 韩信,三者皆人杰也。——《汉书·高祖纪》
(3) 又如:人杰(才智超群的人);英杰(豪杰。才能出众的人);杰士(才智特出的人;杰出的人)
(4) 通“楬”。作标志用的小木椿
吏卒民各自大书于杰。——《墨子·号令》
形容词
(1) 卓异的;出色的
雄姿杰出。——《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杰立(卓绝出众);杰句(佳句);杰表(不凡的仪表);杰思(出色的构思);杰笔(杰出的文笔)
(3) 高大;高耸
杰屋大像无时止,安得疲民免饥死。——陆游《僧庐》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杰然(高大的样子);杰阁(高耸的楼阁);杰观(高大的楼阁);杰秀(高峻秀美);杰屈(指高大的楼房)
(5) 通“桀”。凶暴
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北史·韩褒传》
(6) 又如:杰黠(凶猛而狡黠);杰滑(凶猛狡诈);杰暴(强悍凶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et8 [海陆丰腔] kiet8 [东莞腔] ket8 [宝安腔] ket8 [客英字典] ket8 [台湾四县腔] kiet8 [客语拼音字汇] kiad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傑 | 渠列 | 羣 | 薛B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仙B | 山 | giet/gyet | gʰĭɛ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