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成语辨析
见“行之有效”(1088页)。
成语用法
卓有成效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有卓越的成绩或效果。
引《十月》1981年第5期:“他留恋他的生物研究所。在那设备齐全的科研所里,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国语词典
有突出显著的绩效或效果。
如:「自从新的主管上任以来,大力整顿内部,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网络释义
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翻译
卓有成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2) 同本义
卓,高也。——《说文》
十日卜为卓。——《续汉书·五行志》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
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论衡》
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世说新语·容止》
不胶者卓矣。——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卓荦不羁(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卓尔独行(超越众人);卓夺(作出高明的决断);卓殊(卓越,特异);卓逸(卓越超绝)
(4) 高远;遥远
卓行殊远而粮不绝。——《汉书·霍去病传》
卓如日月。——《后汉书·祭遵传》
必有卓诡切至。——《汉书·刘辅传》
使卓然可观。——《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卓远(遥远);卓望(远望);卓卓(高远的样子);卓行(远行);卓阔(高远广大)
(6) 正中 。如:卓午
(7) 独特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庄子》
(8) 直立
王英两脚蹬空,头盔倒卓,撞下马来。——《水浒传》
(9) 又如:卓坚(直立);卓笔(直立的笔);卓锥(立锥)
名词
(1) 白额的马
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仪礼》
(2) 姓
卓文君。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
动词
(1) 建立;竖立
僧于言下大悟。遂云,某甲自今已后,向无人烟处卓个草庵。——《古尊宿语录》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 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 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卓肩(耸着肩膀);头盔倒卓;卓地(直立于地)
(3) 停;停留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唐· 温庭筠《思帝乡》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五代· 薛昭蕴《浣溪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ok7 [宝安腔] zok7 [客英字典]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海陆丰腔] zok7 [东莞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陆丰腔] zok7
◎ 潮州话:doh4 (to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斲 | 竹角 | 知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ţɔk | truk/teok |
详细解释
yǒu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形容词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词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1) 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客英字典] ju3 ju1 jiu2 [沙头角腔] jeu1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1 jiu1 |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陆丰腔] jiu1 [客英字典] j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有 | 云久 | 云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x/hio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成 | 是征 | 常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zjeng | ʑĭɛ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考查。考核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效 | 胡敎 | 匣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ghrauh/heaw | ɣ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