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

bēi bǐ [bei bi]
注音 ㄅㄟ ㄅ一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卑鄙 bēibǐ

(1) 低微而鄙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low

(2) 人格低下,举止不端,品性恶劣

base;mean;contemptible

引证解释

⒈ 低微鄙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
《北史·于翼传》:“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萧撝王褒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⒉ 低下粗俗。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词中如刘改之辈,词本卑鄙,虽负一时重名,然观其词,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鸾仙》:“是后开鸞必至,所言皆卑鄙琐陋,呶呶不休,皆厌恶之。”
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他们说白话文卑鄙,没有价值;他们说年青人作品幼雅,贻笑大方。”

⒊ (品质、言行)低级、恶劣。

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自绩溪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
清张杓《上杨侯陈善后事宜书》:“货有定额,不容增减;价则现给,无事拖延。姦商復何所图而甘为卑鄙耶!”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假若诗歌是狡猾卑鄙的结晶, 蓝东阳便真可以算作一个大诗人了。”
聂绀弩《我对小品文的意见》:“林先生已经不是讽刺,简直就肯定杂文的流行是由于作者堕落、卑鄙、偷懒、投机。”

⒋ 指卑鄙的人。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六艺备则卑鄙化为君子,众誉集则孤陋邈乎贵游。”
唐韩愈《送许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卑鄙的国语词典

人格恶劣低下。

如:「他真是个卑鄙的人。」

卑鄙的网络释义

卑鄙 (词语)

  • 卑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ēibǐ,双音词,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分别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这样的人;清之后渐有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今意为贬义词,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 卑鄙的翻译

    英语: base, mean, contemptible, despicable
    德语: gemein, niederträchtig, infam, schmutzig (Adj)​
    法语: vil, méprisable

    卑鄙造句

    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卑鄙小人。
    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卑鄙无耻。
    你只会干些卑鄙龌龊的事情,见不得干好事的人受表扬。
    背后说人坏话是一种卑鄙的行为。
    大汉奸汪精卫卖国求荣真是卑鄙无耻。
    汤姆的确是个卑鄙的懦夫,死有余辜。
    这种含沙射影的卑鄙手段,非君子所当为。
    日本侵略中国时,惯于使用贼喊捉贼的卑鄙伎俩。
    贪婪卑鄙无耻的他被领导批评后如丧考妣。
    他运用卑鄙的手段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一点也不光彩。
    国际间谍采用一切卑鄙龌龊的手段,为主子提供颠覆其他国家的材料。
    他想嫁祸于人,真卑鄙!
    他那卑鄙龌龊的诡计要受报应的,还得多受些呢。
    搞权术的人常使用卑鄙无耻的手段骗取荣誉。
    他的叔叔卑鄙龌龊,不象他父亲那样为人正直。
    他用卑鄙的手段谋得了县委书记的职务。
    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那些传播淫秽录相者的心灵,是卑鄙龌龊的。
    这种含沙射影的作法,既恶劣又卑鄙,但却往往奏效,伤害了不少好人。
    那种盗名窃誉的行为,实在卑鄙。

    汉字详情

    bēi [bei]
    部首: 223
    笔画: 8
    五笔: RTF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WHJ
    四角: 264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 地位低微

    卑,庳也。——《广雅》

    文王卑服。——《书·无逸》

    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管子·水地》

    天尊地卑。——《易·系辞》

    位卑则足羞。——唐· 韩愈《师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卑弁(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卑寒(谦词。谓位卑家贫);卑陋(低矮简陋);卑辱(卑微屈辱);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4) 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谓山盖卑。——《诗·小雅·正月》

    卑高已陈。——《礼记·乐记》

    闻长沙卑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卑小(矮小);卑隘(低矮狭窄);卑洼(低洼)

    (6) 衰微,衰弱

    王室其将卑乎?——《国语·周语》

    (7) 素质低下

    非天质之卑,则必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 谦恭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

    (9) 又如:卑谨(谦卑恭敬);卑顺(谦恭驯顺)

    动词

    (1) 轻视,小看

    何以卑我?——《国语·晋语四》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卑侮王室(贱视并凌辱王室成员)

    (3) 低俯 。如:卑身贱体(弯腰俯首,屈从奉迎);卑躬(卑体,卑身。低身,屈身)

    英文翻译

    humble, low, inferior; despi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1
    ◎ 客家话:[陆丰腔] bi1 [梅县腔]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海陆丰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1 [宝安腔] bi1
    ◎ 潮州话:b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pʰieipje/pie
    [bi]
    部首: 212
    笔画: 13
    五笔: KF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WNL
    四角: 6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啚( )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 同本义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3) 采邑;小邑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4)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5) 边邑;边境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7) 郊野;郊外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8)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

    形容词

    (1) 小;狭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3) 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人贱物亦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鄙朴(朴实粗俗);鄙萎(丑陋而没有精神)

    (5) 粗俗,庸俗;质朴

    性好作诗,词语鄙俚。——《金史·斜卯爱实传》

    今之争斗,非鄙(粗俗,低下)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

    (6) 又如:鄙俚(乡土的、朴实的。也转为粗俗的意思);鄙朴(朴实粗陋);鄙秽(粗俗恶劣)

    (7) 自称的谦词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8) 又如:鄙老(老人自谦之词);鄙事(对自己所做琐事的谦词)

    动词

    (1) 视为浅陋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如:鄙笑(轻视而嘲笑);鄙厌(鄙视厌恶);鄙慢(轻视怠慢)

    (3) 闭目塞听,蔽固不通 。如:鄙蔽(蔽固,不通达);鄙滞(蔽固阻滞)

    英文翻译

    mean; low

    方言集汇

    ◎ 粤语:p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3 [台湾四县腔] pi3 [沙头角腔] pi3 [东莞腔] pi3 [梅县腔] pi3 pe.3 [客语拼音字汇] pi3 [宝安腔] pi3 [客英字典] pi3
    ◎ 潮州话: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美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pipiix/pyy

    卑鄙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