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揆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清 代对协办大学士的称呼。意谓协助百揆(指大学士)管理政务。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内阁大学士》:“案今以大学士协办为古之参知政事。故有称参知者,有称协揆者。”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对协办大学士的称呼。意谓协助百揆(指大学士)管理政务。
引清梁章鉅《称谓录·内阁大学士》:“案今以大学士协办为古之参知政事。故有称参知者,有称协揆者。”
协揆的网络释义
协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
)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2) 同本义
協,众之同和也。——《说文》
协和万邦。——《书·尧典》。传:“合也。”
协用五纪。——《书·洪范》。传:“和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与彼协心。
协规同力。
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太玄·数》
(3) 又如:协允(合理公平);协气(和气);协恭(友好而同心协力);协睦;协畅;协调;协泰(协和安泰)
(4) 合;共同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注:“同也。”
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书·盘庚下》。孔传:“汝无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5) 又如:协谋(共同谋略);协爱(共同热爱);协庆(共同庆贺);协比(勾结在一起做坏事。即朋比)
动词
(1) 调和;调整
协此四国。——《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协正(调整而使之正确);协序(调和使有规律);协律(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协顺(调和使如意)
(3) 帮助 。如:协饷(由税收富裕的省调济拨款协助贫困省);协济(接济);协飞熊(相传周文王梦见飞熊,占卜得要贤臣。后果遇姜尚。比喻帝王得贤之征兆)
(4) 顺服
上帝时歆,下民祗协。——《书·微子之命》
(5) 又如:协从;协附(依附);协服
(6) 用同“胁”。逼迫
余皆协从。——《金声玉振集》
(7) 怀抱 。如:协孕(怀孕);协私网上;协情
(8) 符合
实有爽德,协于丹朱。——《国语·周语上》
(9) 又如:协韵(符合韵律);协义(符合礼义);协句(协韵);协中(符合中庸)
(10) 合并 。如:协意(合成一种意义)
(11) 勾结 。如:协党(结党);协比(勾结)
名词
(1) 清末新军的编制单位,在镇之下。三营为标,两标一协。相当于后代的旅
那本标三营,分防二协,都受他调遣。——《儒林外史》
(2) 又如:协台(副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iab8 (hîap) 「澄海」hiag8 (hîak)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 同本义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3)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4)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5) 管理;掌管
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6)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7) 灭;破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名词
(1) 准则;原则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
(2) 又如:千载一揆
(3) 事务;政事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4)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wi2 [宝安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台湾四县腔] kui2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海陆丰腔] kui2 [沙头角腔] ku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揆 | 求癸 | 羣 | 脂A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脂A | 止 | gjyix/gvii | gʰw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