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响

bàn xiǎng [ban xiang]

词语释义

好长一会儿。

半响造句

半响,少年有些别扭侧身,回家吃饭。
半响在赵拓满是怨气几欲杀人的眼神威慑下,才一抽一抽地止住了笑。
沈良沉吟半响,道这万圣楼是有点难缠,几十年前就出了名的。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响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又等了半响,一个身着锦衣八字胡老头才从内堂出来,大腹便便走路还东摇西晃,姬玥音觉着老头挺讨喜。
过了好半响,男子总算是松开了嘴巴,却仍旧是一脸心疼的抓着她的小手,神情讷讷道“对……对不起,美美,刚才冒犯了,你,你还疼吗?”。
我两呆了半响,两眼愣愣的看着他。
犹豫了半响,瞧一瞧门口两个面色越来越不善的卫士,洛骊一甩衣袖,从从容容地上了台阶,径自推门要往里进。
曾晓语尴尬的拉了拉外套,看着手上还剩下半块的巧克力派,纠结了半响还是决定让它在自己的肚里安家落户。
也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心理,罗决走之前却不自觉的走到了二楼单间,伸手敲了敲门,半响都没有人回应。
半响琴天口里才说出两字,他嘴上虽然说谢,但他动作却是好没有致谢之意,他懒散靠在椅子上,好像他才是这里的主人。
乌阳那俊美脸上浮现出五根手指印,再接触那王弢那森冷目光,身子骨不由一颤,嘴唇嚅嗫了半响,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半响,丧尸不屈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生命力最后一丝也消散无踪,丧尸发出最后一声不甘的怒吼之后,宛如一根腐朽的老树般轰然倒地。
凌霄一愣,随即脸上闪过一丝啼笑皆非之色,嘴角更是有些抽搐起来,半响之后方才大吼道“我干!”。
半响,青年艰难抬起头终于看清了来人,像夏日的一阵凉风拂面吹来,一袭藕色轻纱长裙的少女在那里捂着嘴咯咯的笑着。
老师沉默半响后指着我又大骂:你就是一个臭流氓!
唐梅呆呆的盯了半响过后,在与唐军目光相碰时,娇躯不禁一颤,随后才反应过来,自己好像不应该继续留在这里,之后慌里慌张的说完,转身小跑向自己的房间。
摸索了半响,从口袋里摸出一大把的毛票来,耗子不乐意了,骂道“穷鬼,你出来混什么社会,连一包烟都不带,尼玛!”。
半响,神秘人轻轻的摇了摇头,身形一闪,原地已经失去了其身影,唯有余音缭绕“明明是天劫的气息,为何却没有渡劫之人的踪迹?怪哉!怪哉!”。
大声咆哮后,本准备欣赏胡风被群殴的快感,不料,等了半响,身后如狼如虎的武士们都毫无动静,只传来一阵阵牙齿哆嗦的‘格格’声。

汉字详情

bàn [ban]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Q
四角: 905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half

方言集汇

◎ 粤语:bu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慢去聲合口一等puanh/puannpuɑn
xiǎng [xiang]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T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BR
四角: 670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 同本义

響,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4) 声音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6) 音讯

(邓) 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动词

(1) 清晰地发出声音

村北响缲车。——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3) 开口说话 。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形容词

(1) 声音大 。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2)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 。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量词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英文翻译

make sound, make nois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ong3 [陆丰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