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十番鼓
(1) 一种民间音乐,乐队由十种乐器组成,包括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词语解释
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 明 万历 时,今仍流行于 苏 、 浙 、 闽 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吹洞簫,唱时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我们君臣同乐,打一回十番何如?”《红楼梦》第十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臺上预备着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梦中停足倾耳,自然赞叹,这是‘十番’,究竟还是东方的古乐动人!”参阅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纪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明万历时,今仍流行于苏、浙、闽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参阅清叶梦珠《阅世编·纪闻》、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引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吹洞簫,唱时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何洯《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
亦省作“十番”。 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我们君臣同乐,打一回十番何如?”
《红楼梦》第十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臺上预备着呢。”
冰心《往事二》四:“我梦中停足倾耳,自然赞叹,这是‘十番’,究竟还是东方的古乐动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牌:门牌);十地(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后语);十方地面(庙宇。佛教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庙。佛教认为“不变”为常住。寺庙是不变的,故称);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4) 指十分;十份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6)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文选·潘岳·西征赋》
(7) 特指十倍 。如:十伯(十倍百倍)
(8) 序数的第十位
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 又如:十五删(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十四寒(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十三元(依据《佩文诗韵》“元”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故称)
形容词
(1) 表示多;齐全;完备
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
(2) 又如:十郎八当(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变五化(变化多端);十亲九眷(众多亲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娇妻美妾俱全);十数(十多;十几,表示众多);十荡十决(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十万(数目。又形容数量极多);十恶五逆(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尧(圣人众多);十朋(许多朋友);十有八九(绝大多数)
(3) 通“什”。杂 。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p8 [宝安腔] sip8 [沙头角腔] sip8 [东莞腔] sip8 [梅县腔] ship8 [客语拼音字汇] sib6 [客英字典] ship8 [台湾四县腔] siip8 [陆丰腔] ship8
◎ 潮州话:zab8 (tsâp) 「澄海」zag8 (tsâ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十 | 是執 | 常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ʑĭĕp | zjip |
详细解释
fān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
(2) 更替,轮值
顿兵一万,番代往来。——《北史·贺弼传》
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轮流更换);番休(轮流休息);番更(轮流巡夜)
(4) 用同“翻” 。如:番将转来(翻转过来);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量词
(1) 次,回
迭为三番。——《列子·汤问》
(2) 又如:几番风雨;番把(几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种 。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4) 片;枚;块
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5)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 暹为受百番。——《新唐书》
(6) 倍 。如:翻番;翻了一番
形容词
(1) 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番钱(外族钱币);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番客(指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汉《白石神君碑》
名词
(1) 通“藩”。篱笆
抗折其貌以象墁(
以泥茨涂屋)茨番阏( 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2) 另见
pān
名词
(1) 姓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诗·小雅》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宝安腔] fan1 | pan1 | po2 [海陆丰腔] fan1 [梅县腔] fan1 [陆丰腔] fan1 [东莞腔] fan1 [沙头角腔] fan1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fon1 pan1
◎ 潮州话:何冤1 颇鞍1 ,huang1 [潮州]huêng1 ,puan1(phu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煩 | 附袁 | 並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byan/bvan | bʰĭwɐ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2)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动词
(1) 击鼓进攻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如:鼓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沙头角腔]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陆丰腔] shi6 gu3 [东莞腔] gu3 [梅县腔] gu3 ku1 [宝安腔] g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x/k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