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即十斋日。
词语解释
即十斋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我圣朝《大明会典》所载,每月禁刑十日,即十斋期也。凡未能长斋者,先习十斋。”
引证解释
⒈ 即十斋日。
引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我圣朝《大明会典》所载,每月禁刑十日,即十斋期也。凡未能长斋者,先习十斋。”
十斋期的网络释义
十斋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牌:门牌);十地(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后语);十方地面(庙宇。佛教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庙。佛教认为“不变”为常住。寺庙是不变的,故称);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4) 指十分;十份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6)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文选·潘岳·西征赋》
(7) 特指十倍 。如:十伯(十倍百倍)
(8) 序数的第十位
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 又如:十五删(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十四寒(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十三元(依据《佩文诗韵》“元”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故称)
形容词
(1) 表示多;齐全;完备
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
(2) 又如:十郎八当(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变五化(变化多端);十亲九眷(众多亲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娇妻美妾俱全);十数(十多;十几,表示众多);十荡十决(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十万(数目。又形容数量极多);十恶五逆(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尧(圣人众多);十朋(许多朋友);十有八九(绝大多数)
(3) 通“什”。杂 。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p8 [宝安腔] sip8 [沙头角腔] sip8 [东莞腔] sip8 [梅县腔] ship8 [客语拼音字汇] sib6 [客英字典] ship8 [台湾四县腔] siip8 [陆丰腔] ship8
◎ 潮州话:zab8 (tsâp) 「澄海」zag8 (tsâ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十 | 是執 | 常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ʑĭĕp | zjip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2) 同本义
斋,戒洁也。——《说文》
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周礼·膳夫》
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周礼·太牢》
斋必变食,至不多食。——《论语》
秦王虽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斋五日
秦王斋五日。
专意斋醮。——《明史》
(3) 又如:斋宿(先一日斋戒,以表诚敬);斋沐(斋戒沐浴);斋事(斋戒祭祀的事);斋舍(古人斋戒时的居所);斋牛(供祭祀用的牛)。又指佛教的进餐用语。小乘禁过午食,以午前、午中进食为斋;大乘禁肉食,以素食为斋。如:长斋;斋食(佛家语。指午前、午中之食);斋时(佛家语。过午不食为斋,故称正午为斋时)
(4) 施舍饭食给僧、道或穷苦人
张待诏娘子盛一碗饭,一碗羹,斋这无眼婆婆。——《清平山堂话本》
(5) 又如:斋僧敬道(对和尚道士虔诚有礼,供食舍钱);斋衬钱(施舍给佛寺的钱币)
名词
(1) 素食
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适处求斋。——《西游记》
(2) 又如:斋粮(僧尼的生活用粮);斋供(供奉神佛的食品)
(3) 书房 。如:书斋;东斋;斋屋(读书、休息,思过,斋戒的房舍)
(4) 屋舍,多指学舍 。如斋房(学舍;书房);养心斋;斋长(舍长。指旧时学校宿舍的主管人员)
(5) 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6) 又如:斋献(敬献祭礼)
(7) 斋宫的简称
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国语》
(8) 商店用名 。今北京有荣宝斋,苏州有采芝斋
形容词
(1) 庄重;恭敬
洁斋俟兮惠音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 又如:斋如(严肃而谨慎的样子);斋明(无所不明,无所偏颇);斋庄(严肃庄敬);斋肃(专一庄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ai1 [梅县腔] zai1
◎ 潮州话:zê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ī
动词
(1)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
)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2) 同本义
期,会也。——《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
归妹愆期。——《易·归妹》
若旬虚期于月津。——《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
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叔孙旦而立期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
(3) 又
期日中。
期我决斗。——明· 魏禧《大铁椎传》
(4) 又如:期要(约定,预先约定);期期(约定期限);期会(约期集合;预定期限推行政令);期约(约期;约会);期克(严格规定时间);期信(约定的时间);期刻(克期。约定时间)
(5) 会,会合
期于司理。——《国语·周语》
言议期命。——《荀子·正论》
几万民之期于市者。——《周礼·司市》
(6) 又如:期话(会晤交谈);期战(会战)
(7) 希望
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 今》
(8) 又
不期乎镆铘。
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骥骜。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期勖(寄希望、勉励);期寄(期望);期厉(期望勉励);期愿(期望;愿望)
名词
(1) 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期限
星辰者,天之期也。——《淮南子·天文》
前期十日。——《周礼·大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惟待死期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临期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五年为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工期(工程的期限);过期(超过期限);约期(约定日期);刑期(服刑的期限);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期契(誓约,约期);期节(时节);期质(寿命);期程(时间;时间和路程)
(3) 机运;机会 。如:期合(机遇);期运(气数;机运);期数(气数;命运)
(4) 时,日;一段时间 。如:婴儿期;青年期;忧虑期;懒散期;更年期;绝经期;进行期;活动期;热退期;出疹期
(5) 极,限度
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6) 又如:期程(行旅的时日路程);期度(限度,法度)
(7) 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 。如:一年出十二期刊物
j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陆丰腔] ki3 [宝安腔] ki2
◎ 潮州话:ki5 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其 | 渠之 | 羣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gi/g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