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澥

bó xiè [ bo xie]
注音 ㄅㄛˊ ㄒ一ㄝˋ

词语释义

1.亦作"勃解"。 2.即渤海。

词语解释

  1. 亦作“ 勃解 ”。即 渤海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勃澥 ,游 孟诸 。”《汉书·扬雄传下》:“譬若江湖之雀, 勃解 之鸟,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勃解”。即渤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勃澥,游孟诸。”
《汉书·扬雄传下》:“譬若江湖之雀, 勃解之鸟,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

勃澥的网络释义

勃澥

  • bó xiè ㄅㄛˊ ㄒㄧㄝ ˋ
  • 勃澥
  • 亦作“ 勃解 ”。 即 渤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勃澥 ,游 孟诸 。”《汉书·扬雄传下》:“譬若江湖之雀, 勃解 之鸟,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 汉字详情

    bó,bèi [bo,bei]
    部首: 217
    笔画: 9
    五笔: FPB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KS
    四角: 44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孛( 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勃,排也。——《说文》

    勃,展也。——《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

    (2) 又如:勃郁(风回旋的样子;郁结);勃屑(即勃窣)

    形容词

    (1) 兴起;旺盛

    气喷勃以布覆兮。——马融《长笛赋》

    勃勃,盛也。——《广雅》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

    (2) 又如:蓬勃(繁荣;旺盛);勃腾腾(烟气上升的样子;怒气上升的样子);勃勃(烟气上升的样子)

    (3) 通“悖”。乖戾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韩非子·定法》

    (4) 又如:勃乱(行止违背常理);勃逆(叛逆);勃谿(相争吵。今婆媳不和叫妇姑勃谿)

    (5) 变容、变色的样子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6) 又如:勃如(脸色变成庄重的样子);勃然(发怒变色的样子;突然;兴起的样子)

    名词

    (1) 粉末;粉状物

    有黄黑勃,着之污人手。——《农政全书·种植》

    (2) 姓

    bèi

    (1) 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英文翻译

    suddenly, sudden, quick

    方言集汇

    ◎ 粤语: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沙头角腔] put8 [东莞腔] put8 [梅县腔] put8 [陆丰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宝安腔] p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没入聲合口一等bʰuətbuvt/buot
    xiè [xie]
    部首: 331
    笔画: 16
    五笔: IQEH
    仓颉: ENBQ
    四角: 371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糊状物、胶状物由稠变稀。如:粥澥了;糨糊澥了

    (2) 〈方〉∶加水使糊状物或胶状物变稀 。如:糨糊太稠,加点水澥一澥

    名词

    (1) 靠陆地的海湾 。渤海湾是大海的一个港汊,故古名勃澥

    澥,勃澥,海之别名。——《说文》

    (2) 海

    湖澥天教十载闲,《玉经》功就胜居澥。——《送玉海宗师还山》

    (3) 又如:澥宇澥

    英文翻译

    a blocked stream; gulf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i4 [台湾四县腔] hai3 gai3 [客英字典] hai5 hai3 [海陆丰腔] hai3 gai3 [梅县腔] hai5
    ◎ 潮州话:h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二蟹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買佳開上聲開口二等ɣaighrex/ha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