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

zhù xué [ zhu xue]
繁体 助學
注音 ㄓㄨˋ ㄒㄩㄝ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助学 zhùxué

(1) 在学习方面给予帮助;资助学业

助学金
help sb. in his study

词语解释

  1. 支持和帮助他人学习。多指帮助自学者。

    《文汇报》1984.8.3:“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也应是助学的目的之一。”《光明日报》1984.12.11:“目前,随着自学热潮的兴起,助学之风正在形成。”

引证解释

⒈ 支持和帮助他人学习。多指帮助自学者。

《文汇报》1984.8.3:“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也应是助学的目的之一。”
《光明日报》1984.12.11:“目前,随着自学热潮的兴起,助学之风正在形成。”

助学的国语词典

帮助人求学。

如:「助学贷款」、「要不是有这么多的助学方案,他恐怕无法完成学业。」

助学的网络释义

助学

  • 1、指支持和帮助他人学习。多指帮助自学者。
  • 2、所谓“助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某种形式来帮助 个学子完成学业,例如国家在各地方执行的国家助学贷款申 请,某社会团体和机构资助活动,以及各地方学校实施的奖 助学金,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帮助学生家庭减少了不少求学所 需的费用,给每个大学学子提供了一个继续求知深造的机 会,即完成和实现“助学”,方可“筑梦”,后成“铸人”的历程。
  • 助学造句

    捐资助学活动是由王老师倡导的。
    在老师地帮助下,他申请了助学贷款。
    他向学校申请助学金。
    他没有申请过助学金,决心靠自己的双手读完大学。
    目前尝试通过网络信息服务来帮助学校与父母更经常地联系,这个服务可以将学校的最新动态通过短信发送到家长手机上。
    第二部分:阐述了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我很关注儿子的文竹,虽然我知道它不一定能帮助学业,但我仍想为我儿种一盆文竹。
    结合勤工助学的主要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对优化勤工助学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推动勤工助学的发展。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
    不论是大学一年级生或是在最后修业年的同学均可申请,部分同学更可获得奖学金,以资助学费及生活费。
    老师要协助学生抗拒外界诱惑,否则无论如何用心,一傅众咻,也难有成效。
    大学的助学金是专门用来资助特困生的。
    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老师应该概括归纳现在时的两种基本形式,就是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
    职业指导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媒体情景对一系列问题作为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这项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找出一种匡助学生改善读书习惯的方法。
    但王颂汤谢辞馈赠,直言恤孤助学会建会之初,曾公示三项纪律,严格规定不得接受受助人招待,或收取回赠礼物、牌匾、锦旗。
    扶贫帮困在东湖辖区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概括起来是生活上扶贫、精神上扶志、经济上扶业、心理上解惑、教育上助学。
    应该建立常备不懈的危机应急机制;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完善高校帮困助学体系。

    汉字详情

    zhù,chú [zhu,chu]
    部首: 217
    笔画: 7
    五笔: EG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KS
    四角: 74127

    详细解释

    chú

    动词

    (1) 同“锄”。除去

    颜不疑归,而师 董梧,以助其色。——《庄子》

    (2) 另见 zhù

    zhù

    动词

    (1) (形声。从力,且( )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2)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助,左也。——《说文》

    助,佐也。——《小尔雅》

    非助我者也。——《论语》。孔注:“犹益也。”

    九一而助。——《孟子》

    助天为虐者,不祥。——《国语·越语下》

    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助胆(帮助壮胆);互助(互相帮助);扶助(帮助);资助(用财物帮助);助力(帮助;援助)

    (4) 辅助

    射夫即同,助我举柴。——《诗·小雅》

    (5) 又如:助化(辅助教化);助葬(佐助他人发丧送葬);助研(助理研究员的简称)

    (6) 增添;增加

    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史记》

    (7) 又如:助哭(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

    (8) 另见 chú

    英文翻译

    help, aid, as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z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6 [梅县腔] ze5 [沙头角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co5 [台湾四县腔] cu5 [宝安腔] cu5 [客语拼音字汇] ci4 co4 [东莞腔] cu5 [陆丰腔] cih5
    ◎ 潮州话:zo6 (tsõ)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牀據去聲開口三等dʒʰĭozrioh/drvh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