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哩啪啦

pī li pā lā [pi li pa la]
注音 ㄆ一 ㄌ一ˇ ㄆㄚ ㄌㄚ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象声词。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七场:“我母亲就常常骂我,说我讲起话来劈里啪啦好象打算盘。”《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脑袋里嗡嗡地,尽是大会场上劈哩啪啦的掌声。”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

欧阳予倩《孔雀东南飞》第七场:“我母亲就常常骂我,说我讲起话来劈里啪啦好象打算盘。”
《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脑袋里嗡嗡地,尽是大会场上劈哩啪啦的掌声。”

劈哩啪啦的网络释义

劈哩啪啦

  • 劈哩啪啦,拼音为pī lǐ pā l,意思为象声词。
  • 劈哩啪啦造句

    等到持续不断,劈哩啪啦的声响渐渐减少时,立即起锅。
    十七岁的张拓芜还记得,一进城门,看见路两旁还有很多列队敬礼的日本军人,城门上两串长长的鞭炮被点燃,劈哩啪啦震耳地响起。
    布朗则坐在电脑前面劈哩啪啦亲自打备忘录。
    不久,天气突变,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夹着蚕豆般的冰雹倾泻下来,猛烈叩击车顶,我们好像“闷”在罐子里听劈哩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孩子们奔跑着,劈哩啪啦地放玩具枪。
    女生们把工具还给了年轻的校工,两名校工继续拆木板,一阵劈哩啪啦声后,木板被拆除掉了,露出浅绿色的铁门。
    有在双流的网友描述说,小雨中夹杂着米粒大小的“冰颗颗”,打在玻璃上劈哩啪啦地直响。
    有银杏树劈哩啪啦落下白果子。
    彭市镇一砖瓦厂工人介绍,昨日凌晨,他们还在睡觉,突然听到屋外狂风呼啸,屋顶被硬物砸得劈哩啪啦。
    一棵大树被拦腰劈断,一团火球跳跃,突然震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整棵大树熊熊燃烧,树枝树干劈哩啪啦地在火光中像爆豆花般的脆响。
    在隧道顶部,石块纷纷落下,劈哩啪啦地砸在钢拱架上。
    你藤蔓,我树苗,缠缠绵绵绕啊绕;你飞沙,我走石,劈哩啪啦满天飘;你遥控器,我电视机,恩啊恩精彩连连到,亲爱的我们相濡以沫生活更美好。
    记者想进屋看看情况,可刚走到厕所门口,就被满地的积水挡住了去路,但依然能听到厕所里传出的“劈哩啪啦”流水声。
    让孩子听着泡泡一个一个被捏破时劈哩啪啦的声音,这种感觉很开心!
    牛牛有好几天,一看到羊羊包了厚厚纱布的头,就泪水劈哩啪啦,爸爸怜惜不已“羊羊痛在头上,牛牛痛在心里!”。
    老伴站在身后,看着田祥毅然离去的身影,眼泪劈哩啪啦地往下掉。
    它俩一边在大房子上嬉戏打闹,一边把房子上的大洋瓦,一片一片揭起来,劈哩啪啦摔到地下听响声。
    据黄阿姨介绍,年后正式上班的那几天,清远城区不少地方“劈哩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人行道上很快就堆满了红色的鞭炮纸屑,有些还撒到机动车道上。
    那件事情之后,我把玩具橱清理得一干二净,劈哩啪啦地把收集的泰迪熊和图画书全拿了出来。

    汉字详情

    pī,pǐ [pi]
    部首: 207
    笔画: 15
    五笔: NKUV
    五行:
    仓颉: SJSH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辟声。本义:破开;分割)

    (2) 同本义

    劈,破也。——《说文》

    劈,分也。——《广雅》

    劈,剖也。——《埤苍》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儿(分做两半);劈拉(成八字分开);劈笺(裁纸);劈空(划破长空)

    (4) 俗称雷击为“劈” 。如:劈雷(打雷)

    (5) 正对着; 冲着

    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浒传》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6) 又如:劈心(对准心口);劈腰(当腰,正对着腰);劈脊(正对着脊背);劈口(正对着嘴);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劈先里(首先;开头);劈头(立即;马上);劈空(突然;忽然)

    (7) 辨

    举其理,则皆谟明渊沉,剖微穷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问》

    名词

    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如:尖劈

    形容词

    (1) 〈方〉

    (2) 不能自持 。如:高兴劈了;喜欢劈了

    (3) 嘶哑 。如:嗓子劈了

    (4) 另见

    动词

    (1) 把绳股分开以拆散 。如:把绳子劈成三股

    (2) 剥…;摘叶子 。如:劈白菜帮子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如:劈拉(两腿叉开)

    (4) 〈方〉∶说

    不要怪我劈直话。——周立波《山乡巨变》

    (5) 另见

    英文翻译

    cut apart, split, chop

    方言集汇

    ◎ 粤语:pek3 pek6 p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k7 [东莞腔] piak7 [客英字典] piak7 [台湾四县腔] pit7 piak7 [梅县腔] piak7 bit7 tiap8 [宝安腔] piak7 [客语拼音字汇] mag5 piag5 [海陆丰腔] pit7 piak7
    ◎ 潮州话:pêg4 (ph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擊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hekpʰiek
    li,lǐ,lī [li]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JFG
    五行:
    仓颉: RWG
    四角: 66015

    详细解释

    li

    助词

    (1)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猜测、夸张、强调等语气。跟“呢”略同 。如:还早哩

    (2) 〈方〉∶用于句中并列成分之后,表示例举,跟“啦”相同 。如:笔哩,墨哩,都在桌上放着

    (3) 另见 lī;lǐ

    yīnglǐ

    名词

    英里的旧称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mile

    方言集汇

    ◎ 粤语:le1 lei5 li1
    ◎ 客家话:[梅县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e1 li3 [客英字典] li3 | li1 [陆丰腔] li3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e1 li1 [宝安腔] li1 [台湾四县腔] li1 le1 li3
    ◎ 潮州话:li7 ,li2

    宋本广韵

    [pa]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RRG
    五行:
    仓颉: RQHA
    四角: 66002

    详细解释

    象词

    (1) 一种突然、尖锐的响声 。如:啪!鞭子一挥

    (2) 撞击(两个硬表面)而发出的砰然一声 。如:把书啪的一声合上

    (3) 微弱的或轻微的拍打声

    英文翻译

    syll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k1
    ◎ 客家话:[宝安腔] bak8 pak7 biak8 [客语拼音字汇] bag6 biag6
    ◎ 潮州话:pah4

    宋本广韵

    lā,la [la]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RUG
    仓颉: RQYT
    四角: 60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拉”。闲扯,闲谈 。如: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2) 另见 la

    la

    语气词

    (1) 是语气词“了”( le)和“啊”( a)的合音,兼有语气词“了”和“啊”的作用。

    (2) 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这个比方妙极啦!这可使人感到奇怪啦!你瞧,他连优良作风都丢啦!

    (3) 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如:队长!我没找到老杨,他上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

    (4)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如: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提啦。

    (5)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如:你怎么啦?他往哪里走啦?

    (6) 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如: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7) 另见

    英文翻译

    final particle of asser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aa1
    ◎ 客家话:[梅县腔] la1 [宝安腔] la1 [客语拼音字汇]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