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酷暑。
宋 陆游 《晨至湖上》诗:“ 剑南 无剧暑,长夏更宜人。”《宋史·陈规传》:“时方剧暑, 规 谓 錡 毋多出军,第更队易器,以逸制劳。”
引证解释
⒈ 酷暑。
引宋陆游《晨至湖上》诗:“剑南无剧暑,长夏更宜人。”
《宋史·陈规传》:“时方剧暑, 规谓錡毋多出军,第更队易器,以逸制劳。”
剧暑的网络释义
剧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甚;厉害,严重)
(2) 同本义
剧,甚也。——《文选》注引《说文》。朱骏声曰:“即勮字之误文。”
何其剧欤。——《剧秦美新》
口吃不能剧谈。——《汉书·扬雄传》
即疾剧,留屯毋行。——《汉书·赵充国传》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
(3) 又如:剧论(激烈的论辩);剧难(激切地质问论难);剧疵(严重的过失);剧暑(酷暑);剧寒(严寒);剧艰(激烈诘难);剧药(毒性轻于毒药,但作用剧烈,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如腐蚀、起火爆炸等其他事故的一类药品。如:山道年,可待因,乙醚,火棉,盐酸等)
(4) 繁多;繁忙
犹然而材剧志大。——《荀子·非十二子》。注:“繁多也。”
事剧而功寡。——《商君书·算地》
(5) 又如:剧月(农忙之月);剧繁(繁忙的事物);剧烦(繁剧。亦指繁杂的事物);剧事(艰巨,繁杂的事务);剧地(繁杂难治之地)
(6) 艰难
执务私事,不辞剧易。——范晔《后汉书》
(7) 又如:剧地(形势险要之地);剧口(讲述烦难);剧易(艰难);剧韵(险韵)
(8) 巨,大
材剧志大,闻见杂博。——《荀子·十二子》
(9) 又如:剧贼(大盗;强贼);剧寇(剧贼);剧恶(大恶);剧虏(势力强大的敌寇)
(10) 急促;疾速
二世而亡,何其剧与?——扬雄《剧秦美新》
(11) 又如:剧气(气喘,呼吸急促);剧然(突然,猛然);剧读(疾读,流畅的朗读)
动词
戏耍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
名词
(1) 戏剧 。如:剧曲(演唱故事,首尾备具,而且有道白和动作、表情的戏曲。即“戏剧”);京剧、粤剧、评剧、昆剧、越剧、豫剧
(2) 交通要塞 。如:剧屯(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剧部(重地);剧旁(三面相通的道路);剧路(交通要道)
(3) 古县名 。故址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闽南话:giah8
◎ 潮州话:giah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sjox/sj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