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适屐

xuē zú shì jī [xue zu shi ji]

词语释义

把脚削小一点来适应较小的鞋子。

汉字详情

xiāo,xuē [xiao,xue]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IE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LN
四角: 92200

详细解释

xiāo

名词

(1) (本义读 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 曲刀,书刀,削刀 ?

削书刀也。——《曲礼·金工》注

(3) 东周和秦汉时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又如:削刀(书刀)

(4) 简札 。如:削青(古人制简记事,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动词

(1) 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削则削。——《汉书·礼乐志》。注:“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为天子削瓜。——《礼记·曲礼》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鲁问》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削铅笔;切削;削瓜(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又指削去皮的瓜);削杖(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3) 删除。指删改文字

削而投之。——《左传》

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汉书》。颜师古注:“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4) 又如:削改(删改);削抹(删改抹去)

(5) 削除;削减

外削幅。——《仪礼·丧服礼》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墨子》

(6) 又如:削籍(官吏免职);削免(削除);削迹(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又作消踪匿迹。谓隐居)

(7) 掠夺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

(8) 又如:削夺(剥夺,夺去);削敛(剥削聚敛)

(9) 分,割裂

夫齐,削地而封 田婴。——《战国策·齐策》

(10) 又如:削小(将封邑分小)

(11) 剃;刮

好雄强,似出家的子路,削了发的金刚。——《西厢记诸宫调》

(12) 又如:削剥(刮削;亦谓侵蚀);削发披缁(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削头(犹削发)

(13) 裁剪缝纫 。如:削缝(犹缝纫)

形容词

(1) 苛刻 。如:削刑(犹严刑);削虐(苛刻残暴);削薄(刻薄)

(2) 消瘦,纤细瘦长

子何清削如此?——《流江记》

(3) 又如:削削(纤弱的样子);削约(稀疏细小的样子);削瘦

(4) 另见 xuē

xuē

(1) 削弱,削减

辩智而鲁削。——《韩非子·五蠹》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兵挫地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日以削

(2) 徒峭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 xiāo)”

(4) 另见 xiāo

英文翻译

scrape off, pare, tri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k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k7 [东莞腔] siok7 [客英字典] siok7 [台湾四县腔] siok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og5 [宝安腔] siok7 [海陆丰腔] siok7 [陆丰腔] siok7
◎ 潮州话:siah4 siag4 (siah s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約藥開入聲開口三等siaksĭak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
shì,kuò [shi,kuo]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TDP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JR
四角: 32306

详细解释

shì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啻( chì)声。本义:往,到)

(2) 同本义

適,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 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远处去);适野(前往野外)

(4) 归向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与不济。——《左传·昭公十五年》

(5) 又如:适归(往归;归向);适道(可以一起学习,而不可以一起完成某种事业或达到某种道德境界)

(6) 女子出嫁

适,女子出嫁。——《玉篇》

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孔子家语·本命》

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已适(已嫁出);重适(改嫁)

(8) 符合,适合

适我愿兮。——《诗·郑风·野有蔓草》

其风雨则不适。——《吕氏春秋·明理》

寒暑适。——《吕氏春秋·大乐》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9) 又如:适意(顺心;满意);适志(做事合乎心意);适变(适应变化);适职(适合职分);适愿(符合心愿);适价(合适的价格);适足(充足适度而不过分);适例(恰当的例子)

(10) 节制 。如:适欲(节制欲望);适逸(节制淫乐)

(11) 遇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 班彪《王命论》

形容词

(1) 舒适,满足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扫叶席草,酌相劳,意适往反,往往留于山上。——宋·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2) 又如:舒适;适身(身体感到舒适);适己(自得)

副词

(1) 正好,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适晤(恰好遇见);适逢其会;适然(恰好如此)

(3) 偶而,偶然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书·康诰》

(4) 刚刚;方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适聆雅奏(刚才听得所奏之高雅音乐)

名词

辟领,古丧服之领。系开丧服而成。一说通“积”

负广出于适寸。适博四寸,出于衰。——《仪礼》

kuò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go, reach; appropriate, sui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kut3 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wat7 [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shit7 [宝安腔] gat7 [梅县腔] g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活入聲合口一等kuatkuɑt
[ji]
部首: 327
笔画: 10
五笔: NTFC
五行:
仓颉: SHOE
四角: 77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履(鞋子)省,支声。本义:木屐,一种笨重的木底鞋)

(2) 同本义

木屐也。——《三苍》

以屐,为服。——《庄子·天下》。李注:“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践泥。

介子推抱树烧死, 晋文公伐以制屐也。——《庄子·异苑》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蹑屐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屐子(木鞋);屐齿(屐底的齿);屐声(脚步声);屐履间(履屐间);屐响(木屐的响声)

(4) 泛指鞋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辛弃疾《满江红》

(5) 又如:草屐;屐履;锦屐

英文翻译

wooden shoes, clogs

方言集汇

◎ 粤语:kek6
◎ 客家话:[宝安腔] kiak8 [梅县腔] kiak8 [东莞腔] kiak8 [客语拼音字汇] kiag6 [海陆丰腔] kiak8 ki5 hi5 [客英字典] kiak8 [台湾四县腔] kiak8 ki5 hi5 [陆丰腔] kiak8
◎ 潮州话:gi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奇逆陌三開入聲開口三等giek/gyakgʰĭɐ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