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到底
(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词语解释
直到尽头。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利器从头匣,刚肠到底刳。”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喻情》套曲:“铁毬儿漾在江心内,实指望团圆到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恩来 《恢复生产,建设中国》:“我们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把革命进行到底。”
始终;从头到尾。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从来姑息难为好,到底依栖总是諏。” 宋 杨万里 《寄题喻叔奇园亭·磬湖》诗:“ 洞庭 张乐起天风,玉磬吹来堕圃中;却被仙人鎔作水,为君到底写秋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道人来去几番,老翁相待到底是一样的。”
毕竟;究竟。
唐 李山甫 《秋》诗:“ 邹家 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宋 汪元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 新亭 ,风景今如此。”《红楼梦》第三一回:“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是和二爷拌嘴呢?” 茅盾 《报施》二:“坏人今天虽然耀武扬威,他到底逃不了报应。”
引证解释
⒈ 直到尽头。
引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利器从头匣,刚肠到底刳。”
元杜仁杰《耍孩儿·喻情》套曲:“铁毬儿漾在江心内,实指望团圆到底。”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恩来《恢复生产,建设中国》:“我们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把革命进行到底。”
⒉ 始终;从头到尾。
引唐牟融《寄范使君》诗:“从来姑息难为好,到底依栖总是諏。”
宋杨万里《寄题喻叔奇园亭·磬湖》诗:“洞庭张乐起天风,玉磬吹来堕圃中;却被仙人鎔作水,为君到底写秋空。”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道人来去几番,老翁相待到底是一样的。”
⒊ 毕竟;究竟。
引唐李山甫《秋》诗:“邹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宋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
《红楼梦》第三一回:“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是和二爷拌嘴呢?”
茅盾《报施》二:“坏人今天虽然耀武扬威,他到底逃不了报应。”
到底的国语词典
直到尽头或底端。
如:「我对待妳,到底是一样的。」
到底的网络释义
到底 (汉语词语)
到底的翻译
到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2) 同本义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 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4) 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6) 往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到北京去
助词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介词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形容词
周到;周密 。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dau5 [台湾四县腔] do5 do3 dau5 [陆丰腔] do5 [沙头角腔] dau5 [东莞腔] dau5 [海陆丰腔] do5 do3 dau5 [客英字典] dau5 [梅县腔] dau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 潮州话:g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到 | 都導 | 端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auh/taw | tɑu |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dǐ
动词
(1) (形声。从广(
),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邸 | 都禮 | 端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iei | tex/te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