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

dǐng duān [ding duan]
繁体 頂端
注音 ㄉ一ㄥˇ ㄉㄨ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顶端 dǐngduān

(1) 末端;顶尖

summit;top end

词语解释

  1. 最高最上的部分。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目录的顶端放小像,自无不可。”《文汇报》1983.1.15:“隧道的顶端,一盏盏明亮的灯光,把我们的视线引向幽邃的远处。”

  2. 指天头。书页从版心的上端第一行文字顶头至书顶切口之间。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讲一篇课文……详详细细把注解写在黑板上,叫我抄录在讲义的顶端。”

  3. 末尾。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 嘎仙洞 鲜卑 石室﹞遗址座落在 大兴安岭 北段顶端东麓。”

引证解释

⒈ 最高最上的部分。

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目录的顶端放小像,自无不可。”
《文汇报》1983.1.15:“隧道的顶端,一盏盏明亮的灯光,把我们的视线引向幽邃的远处。”

⒉ 指天头。书页从版心的上端第一行文字顶头至书顶切口之间。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讲一篇课文……详详细细把注解写在黑板上,叫我抄录在讲义的顶端。”

⒊ 末尾。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嘎仙洞鲜卑石室﹞遗址座落在大兴安岭北段顶端东麓。”

顶端的国语词典

最高处。

如:「我们终于爬上铁塔的顶端。」

顶端的网络释义

顶端

  • 顶端,指末端;顶尖。语出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目录的顶端放小像,自无不可。”
  • 顶端造句

    在桅杆的顶端,趴着一只小猴子。
    他登上顶端时气喘得很厉害。
    我会让你站在世界的顶端,会让全世界都知道你就是我的女人。
    那本书在书架的顶端。
    中国是不败之国,是世界的最顶端,我爱我的祖国。
    他猛地跳起来,用手抓住绳子,并快速地爬到了顶端。
    就像画家调色板上绚烂的颜料,树下端的枝桠上的叶片就像一簇簇燃烧着的深红色的火苗,中间的则是鲜艳的黄色和橙色,顶端的则是深红色的。
    等待大雨将至,站在悬崖顶端的心跳。
    假如地心引力能够到达最高树的顶端,为什么它就不能到达更远呢,尤其是一直达到月球的轨道!那么,月亮在地球周围形成的轨道就可能就是地心引力的结果了。因为地心引力所产生的加速度可以改变月球的速度,从而使月球在地球周围形成轨道。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峭壁上攀登,也在眺望胜利的顶端。
    人生像是一个斜坡,斜坡的顶端是辉煌;心灵就是斜坡上的球,要想向上爬需要很大的劲,但向下滚就很快了。
    太阳骄傲的立在云之顶端,大地被它披上霞衣。
    目标有如一面时钟,他能督促我们走向理想的顶端。
    夜空在遥望中仿佛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繁星密密麻麻地点缀在黑夜顶端,像婴儿一样闪烁着童话般的色彩。银河的光芒在月亮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静静地荡漾在随处播洒的星辉中。最终,雪一般纯洁的月光从天际溢出,向世界倾泄而来,那样寒冷,又那样温暖。
    我们边走边谈论着,对于我们选择的居住地点,作了满意的肯定。在愉快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已登上了顶端。这时感觉到晨风拂在脸上格外的清新,那一股清凉渗透肺腑,总会感觉身体被注入无穷的力量。
    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理想无非就是逻辑的最高峰,同样美就是真的顶端。
    在微软诞生的众多绝妙想法都是来自于顶端吗不尽然。
    我吃力千辛爬上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
    其特点包括纺丝头组合件的顶端装载以及聚合物的链段分布。

    汉字详情

    dǐng [ding]
    部首: 616
    笔画: 8
    五笔: S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NMBO
    四角: 1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2)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砭。比喻打中要害);顶虫(古代传说中指生于头颅的虫);顶疮(头疮);顶发(头发)

    (4) 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淮南子》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灭顶之灾;山顶;桅顶;塔顶;顶上五台山(孝子在灵前引路);顶马(旧时大官出行,骑马为前驱的官吏);顶针挨住(一个接一个地等待)

    (6) 止境、限度 。如:浪费没有顶;节约没有顶

    (7) 顶子。清代官吏依其等级在冠上,缀珠玉宝石金银等以为饰,谓之顶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动词

    (1) 以头承戴

    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宋· 汪莘《行香子》

    (2) 又如:头上顶着一包东西;顶盔掼甲(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顶了大帽子(凭了权贵的力量)

    (3) 支撑;承担

    顶门的,也是他。——《西游记》

    我昨日把王善保的老婆打了,我还顶着徒罪呢。——《红楼梦》

    (4) 又如:顶扛(承当);顶门主顾(老主顾);顶号(代人受过);顶岗(独立担当本职工作)

    (5) 顶撞,以头在前顶推、抵触,以头或角撞或推 。如:这头牛爱顶人;顶牛儿(骨牌的一种玩法。也叫接龙);又顶又踢

    (6) 违反、反对 。如:我又顶了他几句;顶角(争执);顶板(比喻互相冲突、顶嘴);顶触(顶撞)

    (7) 迫使某物升起 。如: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8) 抗衡,对面相迎,与某人进行竞赛或格斗 ——通常指势均力敌或获得胜利。如:顶风雪,战严寒

    (9) 代替 。如:顶人受过;一个顶一个;顶冒(冒名顶替);顶名冒姓(冒充他人的姓名。即冒名顶替);顶缸(顶替罪责;代替承担责任);顶礼宝忏(诚心诚意地请人代念忏悔的经文);顶窝儿(填房;补缺);顶收(后任替前任偿还债务);顶银(假银子)

    (10) 到

    那船儿须臾顶岸。——《西游记》

    吃中饭的时候就叫送稿,顶如今还不送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顶岸(靠岸,抵岸)

    (12) 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或土地租赁权

    本军因无暇自种,往往顶与民人耕种认租。——清· 林则徐《清理屯田章程折》

    (13) 又如:招顶;顶出去;顶进来;

    (14) 拜

    行者顶谢不尽。——《西游记》

    二奶奶顶上大老爷,知道大老爷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儒林外史》

    (15) 又如:顶上(拜上);顶礼慈云(向佛跪拜致敬);顶谢(顶礼致谢);顶谒(顶礼谒见)

    (16) 围棋手法的术语

    顶,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谓顶。——宋· 徐铉《围棋义例》

    (17) 等候 。如:顶城门(等候城门打开)

    (18) ∶相当;抵得上

    副词

    dǐng

    量词

    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如: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英文翻译

    top, summit, peak; to carry on the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2 ding2

    宋本广韵

    duān [duan]
    部首: 507
    笔画: 14
    五笔: UM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UMB
    四角: 02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立,耑( 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名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详审 。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副词

    (1) 确实;果真 。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英文翻译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n1 [客英字典] don1 [沙头角腔] don1 [梅县腔] don1 [台湾四县腔] don1 [客语拼音字汇] don1 [陆丰腔] don1 [东莞腔] don1 [宝安腔] d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官平聲合口一等tuɑnt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