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节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删除次要部分,留取主要内容的书的简本。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经书删节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云:‘ 贾师宪 有《三礼节》、《左传节》、《诸史要略》。又欲节《十三经注疏》,未及入梓。’然则经史删节本, 宋 时已有之矣。”
引证解释
⒈ 删除次要部分,留取主要内容的书的简本。
引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经书删节本》:“宋周密《癸辛杂识》云:‘ 贾师宪有《三礼节》、《左传节》、《诸史要略》。又欲节《十三经注疏》,未及入梓。’然则经史删节本, 宋时已有之矣。”
删节本的网络释义
删节本
删节本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
(2) 削除;勾划掉
删,剟也。——《说文》
删,除也。——《三苍》
删,定也。——《声类》
删,刊也。——《汉书·刑法志》注
删,削也。——《汉书·丙吉传》注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增删(增加和删去);删存(经过删除保留下来);删裁(删除);删弃(删除,删去);删割(删去);删繁(删除繁冗之言);删抹(删除,勾掉)
(4) 删改,修改 。如:删修(删改修订);删叙(删改繁冗而使叙述精要);删著(修改撰述);删正(修改使正确)
(5) 选录,抄录或摘引
删诗为三百篇。——《书·孔序》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汉书·艺文志》
(6) 又如:删本(经过删节的版本);删要(加以删削留取精要)
(7) 消除 。如:删夷,删刈(削除;铲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n1 san3 [陆丰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san3
◎ 潮州话:思安1(双),sang1 (sang 旧时:san)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形容词
(1) 原来的;本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动词
(1) 执掌,统辖 。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词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量词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副词
原先,本来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un3 [宝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陆丰腔] bun3 [东莞腔] bun3 [陆丰腔] bun3 [客语拼音字汇] bun3 [台湾四县腔] bun3 [沙头角腔] bun3
◎ 潮州话:bung2(pú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2(pń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本 | 布忖 | 幫 | 魂 | 上聲 | 阮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puonx/puoon | tʰ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