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改

shān gǎi [ shan gai]
繁体 刪改
注音 ㄕㄢ ㄍㄞ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删改 shāngǎi

(1) 删削改动

删改一篇文章
prunt

词语解释

  1. 删除改动。

    《晋书·荀顗传》:“ 顗 上请 羊祜 、 任愷 、 庾峻 、 应贞 、 孔顥 共删改旧文,撰定 晋 礼。”《朱子语类》卷三九:“如乡饮酒礼,向来所行,真成彊人行之,何益?所以难久。不若只就今时宴饮之礼中删改行之。”《宋史·刑法志一》:“ 乾道 新书,尚多牴牾。詔户部尚书 蔡洸 详定之,凡删改九百餘条,号《淳熙敕令格式》。”《红楼梦》第三七回:“ 湘云 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对于作品,我轻易不去删改。”

引证解释

⒈ 删除改动。

《晋书·荀顗传》:“顗上请羊祜、任愷、庾峻、应贞、孔顥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
《朱子语类》卷三九:“如乡饮酒礼,向来所行,真成彊人行之,何益?所以难久。不若只就今时宴饮之礼中删改行之。”
《宋史·刑法志一》:“乾道新书,尚多牴牾。詔户部尚书蔡洸详定之,凡删改九百餘条,号《淳熙敕令格式》。”
《红楼梦》第三七回:“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
萧乾《鱼饵·论坛·阵地》:“对于作品,我轻易不去删改。”

删改的国语词典

删除改正。

删改的网络释义

删改

  • 删改,拼音shān gǎi,出处《晋书·荀顗传》。
  • 删改造句

    我的作文在《少年报》上发表时,一个字也没有删改。
    这篇文章经过老师的删改,重点更突出了。
    这篇文章经你一删改,已是支离破碎,首尾不全了。
    拙劣的译本将原作删改得支离破碎。
    这位编辑自作聪明,把作者原稿的精华部分删改了。
    这篇文章芜杂,要大加删改。
    删改这些文字,可使文章主题更突出。
    你删改了这段话后,文章流畅多了。
    一如我至爱的母亲谢世八年之后,在家人的叮嘱与催促下,我才删删改改,改改删删,写下了零星平庸无比俗气之至的文字。
    如有问题,欢迎向大会查询本会保留一切删改及仲裁权利。
    根据别本的增补、删改也以同样的方式显示。
    善美以化戾为安,化凶为吉,传世虽久,解者寥寥,或有盗世欺名,或有歪曲删改,或巧加名目使其繁复无常,天地。
    奉求这位尊兄与小弟删改删改‘豹貔庭’三个字。
    觉得古人的著述合适读,就读,不合适,就别读,别动辄弄些删改过的假货,劣等货,非要当成原装的塞给学生。
    实现了查询,增删改,权限等功能。
    “明刻丛书极为粗率,脱误固然,其专辄删改,最为大害。
    在汉译英时,可视材料内容对中文文本作适当删改,也可采用解释性翻译,归化或异化的手法进行翻译。
    门票如有任何删改或涂污,一律作废。
    支持删改者觉得这是在“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而反对删改者觉得这么做会破坏经典的整体性,导致学生们既无法吸收精华,也无法甄别糟粕。
    默读你的底稿,看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再加以删改。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MMGJ
    五行:
    仓颉: BMLN
    四角: 7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

    (2) 削除;勾划掉

    删,剟也。——《说文》

    删,除也。——《三苍》

    删,定也。——《声类》

    删,刊也。——《汉书·刑法志》注

    删,削也。——《汉书·丙吉传》注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增删(增加和删去);删存(经过删除保留下来);删裁(删除);删弃(删除,删去);删割(删去);删繁(删除繁冗之言);删抹(删除,勾掉)

    (4) 删改,修改 。如:删修(删改修订);删叙(删改繁冗而使叙述精要);删著(修改撰述);删正(修改使正确)

    (5) 选录,抄录或摘引

    删诗为三百篇。——《书·孔序》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汉书·艺文志》

    (6) 又如:删本(经过删节的版本);删要(加以删削留取精要)

    (7) 消除 。如:删夷,删刈(削除;铲除)

    英文翻译

    to cut; delet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n1 san3 [陆丰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san3
    ◎ 潮州话:思安1(双),sang1 (sang 旧时:san)

    宋本广韵

    gǎi [gai]
    部首: 425
    笔画: 7
    五笔: N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SUOK
    四角: 18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 ),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 同本义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改容加饰(改变神气而加以奖饰);改适(改嫁);改教(改任执教);改律(改变法规);改视(改变看法;另眼相看);改节(改变节操)

    (4) 改正;纠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改励(改过自勉);改悟(醒悟改过);改悛(改悔)

    (6) 修改;修订 。如:衣服太大,往小里改一改;改作文;改文章;改纂(改写);改笔(指修改后的文字)

    副词

    (1) 重新;再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诗·郑风 ·缁衣》

    (2) 又如:改卜(重新占卜;另行选择);改口沓舌(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改作(重制;另制);改析(重新划分);改撰(重新撰写)

    (3) 另行;改任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 南吏部右侍郎。——《明史·海瑞传》

    (4) 又如:改聚(另行增加民众);改置(另行设置);改授(另行授予官职);改除(另行授官);改取(另行采择)

    英文翻译

    change, alter; improve, remodel

    方言集汇

    ◎ 粤语:goi2
    ◎ 客家话:[梅县腔] goi3 goi5 [海陆丰腔] goi3 [客英字典] goi3 [陆丰腔] goi3 [东莞腔] goi3 [沙头角腔] goi3 [客语拼音字汇] goi3 [台湾四县腔] goi3 [宝安腔] goi3
    ◎ 潮州话:g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亥上聲開口一等kɒikaix/k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