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初步校理。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今称书刊排版后初次校对为初校。
引证解释
⒈ 初步校理。今称书刊排版后初次校对为初校。
引唐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
初校的网络释义
初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4) 本原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5) 姓
形容词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2) 本,本来的 。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副词
(1) 往昔;当初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3)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4) 全;本来就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前缀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o1 [客英字典] cih1 co1 [陆丰腔] co1 [梅县腔] ze1 co1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co1 [宝安腔] co1 [沙头角腔] co1 [海陆丰腔] cu1 c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初 | 楚居 | 初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ʧʰĭo | chrio/chv |
详细解释
jiào
名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动词
(1) 订正,改正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 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 德国,示威胁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声。—— 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 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如:校计(计算,核算)
(12) 另见
xiào
名词
(1) (形声。从木,交(
)声。( )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2) 学堂,学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如:校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au4 [海陆丰腔] gau3 gau5 [梅县腔] gau3 [陆丰腔] gau5 [梅县腔] gau3
◎ 潮州话:hao6(hău) ga3(kà)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效 | 胡敎 | 匣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ɣau | ghrauh/he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