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宵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初更。
唐 杜甫 《北风》诗:“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鑪。” 唐 薛能 《秋夜山中述事》诗:“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引证解释
⒈ 犹初更。
引唐杜甫《北风》诗:“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鑪。”
唐薛能《秋夜山中述事》诗:“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初宵的网络释义
初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4) 本原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5) 姓
形容词
(1) 表示次序居第一 。如: 初度(生日);初鼓(一更);初入芦苇(比喻初入仕途);初民(上古时代的百姓)
(2) 本,本来的 。如: 初愿;初志;初心(本意,最初的心意)
副词
(1) 往昔;当初
初,郑武公娶于 申。——《左传·隐公元年》
初,鲁肃闻 刘表卒,言于 孙权。——《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李渔《芙蕖》
(3) 又如:初生(刚刚出生);初凉;初寒
(4) 全;本来就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前缀
(1) 加在“一”至“十”的前面,表示农历一个月前十天的次序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三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1 co1 [客英字典] cih1 co1 [陆丰腔] co1 [梅县腔] ze1 co1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co1 [宝安腔] co1 [沙头角腔] co1 [海陆丰腔] cu1 c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初 | 楚居 | 初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ʧʰĭo | chrio/ch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宀(
),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2) 同本义
宵,夜也。——《说文》
宵中星。——《书·尧典》
禁宵行者。——《周礼·司寤氏》
甘暝太宵之长。——《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
宵扈宵。——《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
昼尔于茅,宵尔索宵。——《诗·豳风·七月》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今宵酒醒何处。——宋· 柳永《雨霖铃》
(3) 又如:宵烟(指夜晚的烟雾);宵宿(住宿;住宿的地方);宵夕(晚上);宵中(夜里,晚上);宵分(半夜,深夜);宵行(夜间出行);宵征(宵行,夜行);宵朗(夜空晴朗)
(4) 前半夜
禁宵行者,夜游者。——《周礼·秋官》
(5) 通“绡”。丝织品的一种
姆纅笄宵衣。——《仪礼·士昏礼》
(6) 又如:宵衣(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7) 小吃、便餐、快餐 。如:夜宵
形容词
(1) 假借为“小”。小
宵雅肆三。——《礼记·乐记》。注:“宵之言小也。”
宵人之离外刑者。——《庄子·列御寇》。注:不由明坦之途者,谓之宵人。”
毋桐好逸,毋迩宵人。——《汉书·武五子传》。颜注:“无好逸游之事,迩小人也。”
(2) 又如:宵碎(小而细碎);宵民(小民。普通老百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1 [东莞腔] siau1 [梅县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沙头角腔] siau1 [台湾四县腔] seu1 [海陆丰腔] siau1 [宝安腔] siau1 [陆丰腔] s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宵 | 相邀 | 心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