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

gāng róu bìng jì [gang rou bing ji]

词语释义

同时展现刚强和柔和。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

刚柔并济造句

出门前做好换季保湿,披穿一抹刚柔并济的木质香气,两颊轻刷上半雾状的阳光肤底,用慕丝抓蓬不规则浏海的层次对比。
这种偏身的打法更加适合身材弱小的人群,可以在消卸对手进攻的同时,“借力打力”,从侧面攻击对手弱点,刚柔并济。
残阳剑法讲究的是刚柔并济,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力极柔,刚柔相济,这便是残阳剑法的要旨。
中国太极文化由来已久,韩国国旗是太极旗,我们最能领会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古老哲理。
但是,相比华嫣高雅亦不失清新的气质,白嫩的肌肤,眉目如画的外貌,再配上时常穿着的职业劲装,让人感觉刚柔并济,引出一番动人心弦的感觉。
哈哈,也有你虎子不知道的武功啊……刚柔并济,柔化刚,刚破壮,攻守兼备,却又以守为攻,用敌人的力量打敌人,好好好!
为了凝聚团队战斗力,郑伯武总结出了率先垂范带头法、将心比心换位法、刚柔并济调节法等队伍管理的“五法”,深得民警喜爱。
求职面试,实有“秘诀”:决心是纲,刚柔并济,集中精神,审时度势,时时观察,察言观色,瑟瑟发抖,抖回老家,架起自信,信心飞扬,扬长避短,你的求职“必有好戏”!
碎玉拳虽然是以冰河真气催动,但招式却另走极端,刚猛之极,走的是内柔外刚的路子,刚柔并济。
文明需有文明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服务社会的人文精神,刚柔并济的辩证精神,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
扒掉面具,扒掉伪装,扒掉虚情,扒掉假意,扒掉浮躁,扒掉厄运,扒掉娇气,扒掉软弱、扒掉烦恼,扒掉忧愁。“扒衣节”愿你扒掉一切不如意,焕然一新、刚柔并济,向快乐出发。
建章立制、号令如山;低调务实、知人善任;刚柔并济、适度激励。
六为阴,九为阳,九九相逢是重阳;壮时柔,少时刚,刚柔并济不可挡。登高处,菊花旁,醉里乾坤天地香。插茱萸,齐分享,健康平安福运长!
我刚柔并济,活泼大方,愿意结交更多的朋友。
樟树主干粗壮挺拔,像一个胸怀宽广的伟丈夫,有着铁一般的腰和脚;枝干舒展弯曲,又像一位温柔多情的少女,舒展着婀娜多姿的身子。我喜欢刚柔并济的樟树!
这是降龙十八掌中第十六掌“履霜冰至”,乃世外高人当日在公司后门中所传,一招之中刚柔并济,正反相成,实是妙用无穷。
的确是有几招使得不明不白,就感觉有些艰涩,没有齐师哥您所说的那种‘力透拳脚,刚柔并济,圆润饱满,酣畅淋漓’的感觉。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配合七星、梅花盘步、结合劈打盘推扫五种功法而形成的一套气势连绵、刚柔并济的连环拳法,属于功力拳法。
不同于斯巴达重盔表现出来的胆魄和勇猛,在这段距离中,库鲁什刚柔并济、迅捷如风的步战技术,足以让每个斯巴达重盔都瞪大眼睛、用心观摩。
“刚柔并济,儒道兼修”是陈励子的生活理想,“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是“文思杯”全国征文大赛对你的期翼,那。

汉字详情

gāng [gang]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MQ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LN
四角: 72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2) 同本义

刚,坚也。——《增韵》

刚,彊断也。——《说文》

挢然刚折。——《荀子·臣道》

断之以刚。——《左传·昭公六年》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经·烝民》

(3) 又如:刚巨(坚硬锐利的爪);刚条(坚硬的树枝);刚木(木质坚硬的树木);刚土(硬土)

(4) 坚强

刚,强也。——《广韵》

柔弱胜刚强。——《老子》

刚而塞。——《书·皋谟》

吾未见刚者。——《论语·公冶长》

强者必刚斗其意。——《商君书·立本》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韩非子·十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5) 又如:刚明(严明);刚绠(刚强正直);刚气儿(刚强的气质);刚傲(刚强傲岸);刚猛(刚强勇猛)

(6) 刚正,刚直方正

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明史·海瑞传》

祭彤武节刚方,动用安重。——《后汉书·祭彤传》论

(7) 又如:刚特(刚正而不随流俗);刚峭(刚正严峻);刚亮(刚正信实);刚方(刚直方正)

(8) 倔强固执

性刚愎,好自用。——《金史·赤盏合喜传》

(9) 又如:刚戾(固执凶暴;不讲道理);刚褊(固执而气量狭小);刚求(强求);刚隘(刚愎褊急);刚狠(刚愎)

(10) 刚直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允性刚棱疾恶。——《后汉书·王允传》

(11) 又如:刚硬(刚直倔犟);刚棱(刚直而有锋芒);刚折(刚直不阿);刚切(刚直恳切)

(12) 年富力强,坚强有力 。如:刚捷(刚健敏捷);刚武(刚健勇武)

副词

(1) 表示行为、动作只及于某个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如:这山洞刚能容一人进去;刚强(偏偏,偏要)

(2) 表示事物正好达到某种程度,有“不多不少”的意思,相当于“恰好” 。如:水刚剩下一杯了

(3) 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之前,相当于“刚才”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宋· 苏轼《花影》

(4) 又如:战斗刚结束;刚然(刚,刚刚);刚子(刚只。刚刚,刚才)

(5) 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等相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着进行 。如: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英文翻译

hard, tough, rigid, st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 潮州话:gang1

宋本广韵

róu [ro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CBT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HD
四角: 179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2) 同本义

柔,木曲直也。——《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诗·小雅·小弁》

(3) 又如:柔木(柔软而又坚韧的木)

(4) 柔弱;细嫩

柔,弱也。——《广雅》

爰求柔桑。——《诗·豳风·七月》

薇亦柔止。——《诗·小雅·采微》

柔弱者,生之徒也。——《说苑·敬慎》

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原道》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柔枝嫩叶;柔条(嫩枝);柔红(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着的种子薄膜);柔荏(草木枝叶柔韧);柔桑(嫩桑叶);柔稚(幼嫩)

(6) 柔软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

(7) 又如:柔滑如荑(柔荑);柔穰(柔软的穰草);柔暖(柔软温暖);柔腴(柔软丰满);柔钝(柔软而不锋利);柔毳(柔软的皮毛);柔革(柔软的皮革)

(8) 柔和;温和

柔而立。——《书·皋陶谟》。郑注:“性行和柔。”

柔而正。——《礼记·乐记》

其声和以柔。——《史记·乐书》

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管子·四时》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吕氏春秋·士容》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

(9) 又如: 柔谨(温和恭谨);柔缓(温和宽厚);柔调(温和地调治);柔愿(温和朴实);柔慈(温和仁慈);柔雅(温和文雅);柔黄(嫩黄);柔良(柔顺善良);柔明(柔顺而聪明);柔合(柔顺弥合);柔讷(柔顺而不直言); 柔谦(柔和谦逊); 柔嘉(柔和美善);柔雌(柔和);柔仁(柔和而仁慈);柔心(性情柔和);柔奸(表面柔和而内心奸诈);柔气(气质柔和的人)

(10) 温柔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洛神赋》

(11) 又如:柔媚娇俏(温柔和顺,妩媚俏丽);柔婉(温柔);柔闲(温柔、娴淑);柔娥(温柔的美女);柔善(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柔淑(温柔贤淑);柔恶(外似温柔内心恶劣的人);柔惠(温顺柔和);柔习(温顺驯服);柔慎(温顺谨慎);柔煦(驯顺)

(12) 软弱;柔弱

蚤见而心柔懦。——《韩非子·亡征》

(13) 又如:柔肤弱体(柔弱的身体);柔蔓(柔弱的藤蔓);柔靡(柔弱委靡);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柔柯(柔弱的枝条);柔脆(柔弱,软弱);柔桡(柔弱苗条)

(14) 柔美 。 如:柔妍(娇柔秀丽);柔艳(柔美的花);柔纤(柔美纤巧);柔颜(柔嫩的容颜);柔情绰态(柔美的情态);柔乡(女色迷人之境);柔握(柔美的手)

动词

(1) 安抚或平息,尤其通过让步

柔远能迩。——《书·舜典》

怀柔百神。——《诗·周颂·时迈》

(2) 又如:柔远(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柔远能迩(怀柔远方,优抚近地);柔软绥怀(安抚外方归顺者);柔远镇迩(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3) 通过加工使变软

柔其肉。——《礼记·内则》

(4) 又如:柔麻;柔融(溶化使柔软)

(5) 润泽

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国语·郑语》

厉利剑者,必以柔砥。——《淮南子·说山》

灵之圣之,岁殷泽柔。——南朝· 梁· 江淹《迎送神升歌》

英文翻译

soft; gentle, pli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iu2 ju2 [海陆丰腔] riu2 [东莞腔] jiu2 [宝安腔] ju2 (jiu2)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耳由平聲開口三等nju/rounʑĭəu
bìng,bīng [bing]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AJ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TT
四角: 80441

详细解释

bīng

名词

(1) 古地名。并州

(2) 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 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 汾乔木,望秋先陨。——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另见 bìng

bìng

动词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说文》

並行。——《仪礼·乡射礼》

並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並乎尧舜。——《荀子·儒效》

並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 舜、 桀、 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副词

(1) 全,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1) 并且,连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4) 另见 bīng

英文翻译

combine, annex; also, what's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bing3 b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n5 [海陆丰腔] bin5 [客语拼音字汇] bin4 [台湾四县腔] bin5 [东莞腔] bin5 [宝安腔] bin5
◎ 潮州话:bê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pjeng/piengpĭɛŋ
jì,jǐ [j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Y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YKL
四角: 3012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 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 汦——《说文》

济水源出 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 州名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形容词

(1)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3) 整齐美好的样子

四骊济济。——《诗·齐风·载驱》

(4)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5) 另见

动词

(1) 渡过水流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2)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3) 帮助;救助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济师来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5) 拯救;救济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6)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7) 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8)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9) 成就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共济世业。

事之不济。

(10)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11) 停;止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12) 增加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13) 弥补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14) 及,比得上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15) 成;可以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名词

渡口,过河的地方

川既漾(水流长)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形容词

(1) 整齐,漂亮 。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2) 能干,中用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i2 zai3
◎ 潮州话:zi3(chì) zi2(ch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