刓饰
词语释义
雕琢修饰。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雕琢修饰。 唐 元稹 《制诰序》:“近世以科试取士文章,司言者苟务刓饰,不根事实;升之者美溢於词,而不知所以美之之谓;黜之者罪溢於纸,而不知所以罪之之来。”
引证解释
⒈ 雕琢修饰。
引唐元稹《制诰序》:“近世以科试取士文章,司言者苟务刓饰,不根事实;升之者美溢於词,而不知所以美之之谓;黜之者罪溢於纸,而不知所以罪之之来。”
刓饰的网络释义
刓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元声。本义:削去棱角)
(2) 同本义
刓,断也。——《广雅·释诂一》
刻印刓而不能授。——《史记·郦生贾陆传》
刻印刓忽不能予。——《汉书·韩信传》
(3) 又如:刓剔(削剃)
(4) 磨损 。如:刓隐(因磨损而模糊不清);刓缺(磨损残缺);刓钝(磨损钝弊);刓弊(磨损)
(5) 雕琢
刓方以为圆兮。——《楚辞·怀沙》
(6) 又如:刓饰(雕琢修饰);刓凿(雕凿);刓刻(刻削;研磨)
(7) 残缺,凋敝 。如:刓困(凋敝疲困);刓弱(残损疲弱);刓缪(损坏错乱)
(8) 玩忽 。如:刓弛(玩忽废弛);刓脱(玩忽疏略);刓渎(玩忽轻慢)
(9) 挖,剜 。如:刓其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an2 [海陆丰腔] ngan2 ngien2 [梅县腔] ngan2 [宝安腔] ngan2 [客语拼音字汇] ngan2 [台湾四县腔] ngan2 ngien2
◎ 潮州话:俄冤5(元),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岏 | 五丸 | 疑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ŋuɑn | ngu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名词
(1) 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