刓缺

wán quē [ wan que]
注音 ㄨㄢˊ ㄑㄩㄝ

词语释义

亦作“刓阙 ”。磨损残缺。

犹败坏。

词语解释

  1. 亦作“ 刓闕 ”。磨损残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讹谬者,輒市之,储作副本。”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中:“ 东坡 《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碑,在 蜀冈禪智寺 ,断仆已久,而字画幸无刓缺。”

  2. 犹败坏。

    唐 韩偓 《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诗:“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刓缺,则置而不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刓闕”。磨损残缺。

前蜀杜光庭《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讹谬者,輒市之,储作副本。”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中:“东坡《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碑,在蜀冈禪智寺,断仆已久,而字画幸无刓缺。”

⒉ 犹败坏。

唐韩偓《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诗:“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
宋岳珂《桯史·燕山先见》:“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刓缺,则置而不讲。”

刓缺的网络释义

刓缺

  • (1).亦作“ 刓阙 ”。磨损残缺。
  •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复识。”
  •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
  • 汉字详情

    wán [wan]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FQJH
    仓颉: MULN
    四角: 1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元声。本义:削去棱角)

    (2) 同本义

    刓,断也。——《广雅·释诂一》

    刻印刓而不能授。——《史记·郦生贾陆传》

    刻印刓忽不能予。——《汉书·韩信传》

    (3) 又如:刓剔(削剃)

    (4) 磨损 。如:刓隐(因磨损而模糊不清);刓缺(磨损残缺);刓钝(磨损钝弊);刓弊(磨损)

    (5) 雕琢

    刓方以为圆兮。——《楚辞·怀沙》

    (6) 又如:刓饰(雕琢修饰);刓凿(雕凿);刓刻(刻削;研磨)

    (7) 残缺,凋敝 。如:刓困(凋敝疲困);刓弱(残损疲弱);刓缪(损坏错乱)

    (8) 玩忽 。如:刓弛(玩忽废弛);刓脱(玩忽疏略);刓渎(玩忽轻慢)

    (9) 挖,剜 。如:刓其目

    英文翻译

    trim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an2 [海陆丰腔] ngan2 ngien2 [梅县腔] ngan2 [宝安腔] ngan2 [客语拼音字汇] ngan2 [台湾四县腔] ngan2 ngien2
    ◎ 潮州话:俄冤5(元),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丸平聲合口一等ŋuɑnnguan
    quē [que]
    部首: 606
    笔画: 10
    五笔: RMNW
    五行:
    仓颉: OUDK
    四角: 8578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缶( fǒu),夬( 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缺,器破也。——《说文》

    入休乎缺甃之崖。——《庄子·秋水》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汉书·艺文志》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诗·豳风·破斧》

    (2) 又如: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

    动词

    (1) 短少;缺乏

    缺王道之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于此微缺然。——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月缺,不圆的月亮);缺势(缺后角的一种坐垫);这本书缺两页

    (3) 该到未到 。如:人都到齐了,一个不缺

    名词

    (1) 旧指官职的空额,后亦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如:补缺;缺位(职位空缺);缺项(缺门)

    (2) 空隙;缺口

    锋口为缺。——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缺呀(缺口开张貌)

    (4) 亏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 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缺月(不圆之月);缺蟾(缺月)

    (6) 缺陷。引申为遗憾

    犹欲保残守缺。——《文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

    (7) 又如:缺事(工作上的缺失;感到缺憾的事);缺限(缺陷)

    英文翻译

    be short of, lack; gap, deficit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5 [海陆丰腔] kiet7 [东莞腔] ket7 [沙头角腔]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陆丰腔] kiat7 [梅县腔] kiet7 ket7 [宝安腔] k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穴屑合入聲合口四等khuet/quetkʰi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