刓方为圆

wán fāng wéi yuán [ shu fang wei yuan]
繁体 刓方為圓
注音 ㄨㄢˊ ㄈㄤ ㄨㄟˊ ㄩ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刓方为圆 wánfāngwéiyuán

(1) 雕琢方正为滚圆。比喻磨砺个性,改变不良行为

pare square to roun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怀沙》:“刓方以为圆兮,常度未替。”

成语用法

刓方为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譖逐放己,欲使改行。”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士大夫危言峻节,迁謫凄凉。晚岁收用,衰落惩创,刓方为圆者多矣。”
《明史·陶琰等传赞》:“当正嘉之际,士大夫刓方为圆,贬其素履,羔羊素丝之节寖以微矣。”

刓方为圆的国语词典

削去方形的棱角,使之成圆形。语本《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后比喻将忠直的性格改变为圆通世故。《明史.卷二○一.陶琰等传.赞曰》:「当正、嘉之际,士大夫刓方为圆,贬其素履,羔羊素丝之节寖以微矣。」也作「削方为圆」、「削觚为圆」。

刓方为圆的网络释义

刓方为圆

  • 刓方为圆
  • wán fāng wéi yuán
  • 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 汉字详情

    wán [wan]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FQJH
    仓颉: MULN
    四角: 1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元声。本义:削去棱角)

    (2) 同本义

    刓,断也。——《广雅·释诂一》

    刻印刓而不能授。——《史记·郦生贾陆传》

    刻印刓忽不能予。——《汉书·韩信传》

    (3) 又如:刓剔(削剃)

    (4) 磨损 。如:刓隐(因磨损而模糊不清);刓缺(磨损残缺);刓钝(磨损钝弊);刓弊(磨损)

    (5) 雕琢

    刓方以为圆兮。——《楚辞·怀沙》

    (6) 又如:刓饰(雕琢修饰);刓凿(雕凿);刓刻(刻削;研磨)

    (7) 残缺,凋敝 。如:刓困(凋敝疲困);刓弱(残损疲弱);刓缪(损坏错乱)

    (8) 玩忽 。如:刓弛(玩忽废弛);刓脱(玩忽疏略);刓渎(玩忽轻慢)

    (9) 挖,剜 。如:刓其目

    英文翻译

    trim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an2 [海陆丰腔] ngan2 ngien2 [梅县腔] ngan2 [宝安腔] ngan2 [客语拼音字汇] ngan2 [台湾四县腔] ngan2 ngien2
    ◎ 潮州话:俄冤5(元),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丸平聲合口一等ŋuɑnnguan
    fāng [fang]
    部首: 409
    笔画: 4
    五笔: YY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S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fǎng)。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fáng)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páng)。遍,广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

    a square, rectangle; a region; local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aŋbyang/bvang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yuán [yuan]
    部首: 335
    笔画: 10
    五笔: LK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WRBO
    四角: 608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囗( wéi),员声。本义:圆形)

    (2) 同本义

    圆,圜全也。——《说文》

    圆而神。——《易·系辞》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中吾规者谓之圆。——《墨子·天志》

    水圆折者有珠。——《淮南子·地形》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墨子·法仪》

    方圆两炮台。——《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圆丢丢(圆溜溜);圆浑(浑圆);圆领(明朝官员的常礼服。其胸前背后加有不同图案的补子以区别官阶的,叫补服);滚圆(极圆)

    (4) 圆通;灵活

    如今到外头去作官,自然非家居可比,总得学些圆通。——《儿女英雄传》

    (5) 又如:圆便(变通的办法);圆媚(处世圆滑,善于逢迎);圆活(圆滑。指处世变通灵活;周全)

    (6) 圆满;完整

    蓍之德,圆而神。——《易·系辞上》

    (7) 又如:圆图(录取名单;古时县考时用以公布考生中考的榜牌);圆成(佛教语。成就圆满;圆满成功);圆妙(佛教语。圆满融通);圆明(佛教语。彻底领悟)

    (8) 丰满;周全

    其粟圆而薄糠。——《吕氏春秋·审时》

    (9) 又如:圆湛(饱满的样子);圆匀(丰满匀称)

    (10) 婉转;圆润

    深圆似轻簧。——白居易《题周家歌者》

    (11) 又如:圆丽(圆润秀丽)

    名词

    (1) 圆周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韩非子》

    (2) 月亮 。如:圆缺(指月亮的盈亏);圆月(中秋节晚上围坐赏月;或指中秋祭月);圆蟾(圆影,圆魄,圆景,圆舒,圆光。都指月亮)

    (3) 指天

    载圆履方。——《淮南子》

    (4) 又如:圆天(古人认为无呈圆形,故称“圆天”);圆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圆方”代称天地);圆空(天空,天);圆象(天象);圆盖(圆宰,圆苍,圆精,圆灵。都指天)

    (5) 丸,圆而小的东西

    炒肉片,煎肉圆,闷青鱼。——《儒林外史》

    (6) 圆形的货币。也作“元” 。如:银圆(元)

    (7) 姓

    动词

    (1) 使圆满,成全

    你只依着师傅这话,就算给师傅圆上这个脸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圆备(完成);圆就(成全;圆满);圆亲(娶亲,成亲);圆谎(掩盖弥补谎话中的漏洞);自圆其说

    (3) 旋转

    (王述)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团转不止。——《晋书》

    (4) 又如:圆旋(回旋);圆转(旋转);圆折(水流旋转曲折)

    (5) 团圆,散而重聚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英文翻译

    circle; round, circular; comple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