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讯

xíng xùn [ xing xun]
繁体 刑訊
注音 ㄒ一ㄥˊ ㄒㄨ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刑讯 xíngxùn

(1) 根据法律进行的刑事询问或刑事审判

quaestio;inquisition by torture

词语解释

  1. 用刑罚审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裕靖节公殉难》:“刑部尚书 李庄 肃公 ( 振祜 )坚执不允,加以刑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不烦刑讯,供吐如画。”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鞫狱。”

引证解释

⒈ 用刑罚审讯。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裕靖节公殉难》:“刑部尚书李庄肃公(振祜 )坚执不允,加以刑讯。”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不烦刑讯,供吐如画。”
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鞫狱。”

刑讯的国语词典

审问口供时以刑具逼供。《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不烦刑讯,供吐如画。」也作「刑问」。

刑讯的网络释义

刑讯

  • 刑讯是司法者运用体罚手段施于案件当事人,以获取口供的审判方式。它是注重口供、轻视证据和纠举式审判方法的产物。作为一种审判制度,它又是与封建官僚政体和集权专制的统治手段携手而来的。
  • 刑讯是中国封建司法制度当中最为有害而残酷的一个侧面,在两千年的审判实践活动中始终未能断绝。
  • 刑讯造句

    刑讯逼供只考察一个人的忍耐力,不能考察事实的真相。
    因为这个理想,他在进入刑讯室之前,还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能遇到公正廉洁的好官,洗脱嫌疑,光明正大的从地牢中走出去。
    于是,公、检、法三家是联合办案,轻罪重判,刑讯逼供,草菅人命。
    严刑拷打,靠刑讯来逼供,“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被迫造假。
    审判实践中,有的被告人提出侦查人员在侦查讯问等庭前审判阶段有刑讯逼供行为。
    小泉走过去一看,原来在刑讯室的里侧,一个靠墙放置的卷柜的后面,有一个人字形的裂缝,用手轻轻一推,那人字形的花岗岩石便倒了下去。
    身侧的侍卫丝毫不敢有所怠慢,急忙把连卿从刑讯柱上拖了下来,一路拖着离开了刑房,地上划出的血迹昭示着方才那一幕可悲的存在。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洞里沉寂一片,音讯全无,仿佛进入了一个随时都会碎裂的“感觉剥夺”刑讯室,再加上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所造成的极度精神压力,可以想见,被困矿工已没有了什么时间概念。
    这俩人往日里这些坏事也没少做,收受贿赂,欺下瞒上,刑讯逼供,包娼聚赌,假以吴浩的手,也是给他们个报应。
    刑讯逼供是我国古老的司法传统,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这种审讯手段对于侦破案件有一定的帮助。
    包括前述的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赵作海案,还有云南杜培武案,这些案件刑讯逼供手段十分恶劣,惨无人道,给当事人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灾难性伤害。
    后来,法兰克福警察局下令刑讯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德国引起舆论风暴。
    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
    遭刑讯逼供,喝药水、头上炸鞭炮。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获取其供述的一种极恶劣的审讯方法。
    公安、检察院、法院,我国的三级办案制本来是一个层层监督从而保障执法公正的机制,但在民警杜培武遭刑讯逼供一案中,这三道关口都失去了扶正祛邪的功能。
    “这封信我留下了,它能证明你们搞了刑讯逼供,你们搜吧!”这些刑警愣了一下,相互看了看就站起来走了。
    他说了这么奇怪的话之后,怀疑的杂兵们冲向瞬,打算抓住他,威胁说他们要把他关进监狱进行刑讯。
    杜培武冤案被普遍认为是一宗最典型的刑讯逼供案。

    汉字详情

    xíng [xing]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GA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TLN
    四角: 1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

    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

    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

    阴为刑。——《易·本命》

    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

    (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3) 惩罚

    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5) 征讨 。如:刑殄(征讨消灭)

    名词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

    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

    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2) 通“形”。形容,形体

    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

    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

    (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

    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4) 星相术语 。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

    (5) 刑具 。如:动刑;上刑;大刑

    (6) 姓

    英文翻译

    punishment, penalty; l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客英字典]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海陆丰腔] hin2 [东莞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宝安腔] hin2 [陆丰腔] hin3
    ◎ 潮州话:hêng5 (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ɣieŋgheng/heng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NJ
    四角: 37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讯,问也。——《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

    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传:“问也。”

    多其讯。——《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

    执讯而与之书。——《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

    君尝讯臣矣。——《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

    以讯首或告。——《礼记·王制》

    讯鞫论报。——《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

    卒从吏讯。——《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

    乃讯申胥。——《国语·吴语》

    昼夜搒讯。——清· 张廷玉《明史》

    木讯者三人。——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讯定(审问判决);讯治(审问,处罚);讯责(审问罪状而加谴责)

    (3) 询问;请教

    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泛讯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红楼梦》

    (4) 又如:讯听(打听)

    (5) 责问,诘问

    歌以讯之。——《诗·陈风·墓门》

    讯予不顾。

    诏大臣至西宁卫讯理,按例赔偿。—— 清· 俞正燮《癸已类稿》

    (6) 又如:讯语(责问的言词);讯理(责问处理);讯让(又言词责告);讯语(责问)

    (7) 问候

    绸缪结风徽,烟温吐芳讯。——《文选·谢瞻文》

    (8) 又如:讯牍(问候的书信);讯尺(问候的尺牍);讯记(问候的书信)

    (9) 施以讯杖

    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资治通鉴·唐太宗大历四年》

    (10) 又如:讯掠(拷打审问);讯疮(刑讯的创伤);讯考(拷问;刑讯)

    名词

    (1) 消息;音信

    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

    (2) 又如:通讯;电讯;死讯;音讯;闻讯;简讯;零讯;喜讯

    (3) 信

    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荀子》

    (4) 又如:讯函(信函);讯报(文书信函);讯缄(信函)

    (5) 警报 。如:消防队闻讯赶来

    英文翻译

    inquire; ask; examine; reproac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