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xíng fǎ xué [xing fa xue]

词语释义

以世界各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汉字详情

xíng [xing]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GA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TLN
四角: 1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利用刑人。——《易·蒙》。注:“兑折为刑。”

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

杀戮之谓刑。——《韩非子·二柄》

阴为刑。——《易·本命》

阴将始刑。——《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刑马作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

(2) 又如:刑牛(古代盟誓时作牺牲用的牛);刑牲(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刑马(古代结盟要杀马歃血,立誓为信,称“刑马”)

(3) 惩罚

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

五人之当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彼于刑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从而刑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5) 征讨 。如:刑殄(征讨消灭)

名词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刑者,恶之末也。——《管子·心术》

五刑者,五常之鞭策也。——《白虎通》

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说苑·政理》

严断刑罚。——《左传·昭公六年》。疏:“对文则加罪为刑,收赎为罚。散则刑罚通也。”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怒而滥用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因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 又如: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样的刑罚);刑劫(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2) 通“形”。形容,形体

死生因天地之刑。——《国语·越语》

夫諒彊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管子·霸言》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吕氏春秋·正名》

(3) 通“型”。法式,典范,榜样

刑于寡妻。——《孟子·梁惠王上》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管子·侈靡》

(4) 星相术语 。如:刑克(刑妨,刑蹇。谓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称);刑冲(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

(5) 刑具 。如:动刑;上刑;大刑

(6) 姓

英文翻译

punishment, penalty; law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客英字典]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海陆丰腔] hin2 [东莞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宝安腔] hin2 [陆丰腔] hin3
◎ 潮州话:hêng5 (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ɣieŋgheng/heng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