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修改校正。
《旧唐书·褚无量传》:“ 无量 以内库旧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奏请缮写刊校,以宏经籍之道。”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五代史·马缟传>后》:“其云刊校,谓刊改校正所缮写之书也。”
引证解释
⒈ 修改校正。
引《旧唐书·褚无量传》:“无量以内库旧书,自高宗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奏请缮写刊校,以宏经籍之道。”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五代史·马缟传>后》:“其云刊校,谓刊改校正所缮写之书也。”
刊校的网络释义
刊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2) 同本义
刊,剟也。——《说文》
刊,削也。——《广雅》
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
刊其柄与末。——《礼记·杂记》。注:“犹削也。”
随山刊木。——《书·益稷》
(3) 又如:刊山(砍伐山上树木);刊木(砍伐树木);刊薙(砍伐割除草木)
(4) 删除
诚不刊之典。——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5) 又如:刊落(删去冗赘多余的文字);刊削(削除);刊删(删改);刊革(删改);刊除(削除)
(6) 刻;雕刻
刊石作铭。——蔡邕《陈寔碑》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7) 又如:刊刻(雕刻);刊人(刻版工人);刊石(镌刻在石上,以便长久保存);刊立(刻石立碑);刊版(刻版或排版);刊刷(刊刻印刷);刊书(刻印书籍);刊成板(定例);刊勒(雕刻碑文)
(8) 订正;修订 。如:刊定(改正而成定本);刊正(改正错误);刊字(修改文字);刊改(修改;订正);刊修(修正)
(9) 开辟 。如:刊启(开辟);刊道(开辟道路)
(10) 刊登 。如:刊出(刊登发表);刊行(刊印发行)
名词
(1) 通“竿”
抗木刊。——《仪礼·既夕礼》
(2) 出版物 。如:特刊;副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n1 [台湾四县腔] kan1 [梅县腔] kan1 [宝安腔] kan1 [客语拼音字汇] kan1 [东莞腔] kan1 [海陆丰腔] kan1 [陆丰腔] kan1
◎ 潮州话:kang5 (khâng)「揭阳、潮阳」k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看 | 苦寒 | 溪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khan/qan | kʰɑn |
详细解释
jiào
名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动词
(1) 订正,改正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 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 德国,示威胁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声。—— 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 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如:校计(计算,核算)
(12) 另见
xiào
名词
(1) (形声。从木,交(
)声。( )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2) 学堂,学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如:校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au4 [海陆丰腔] gau3 gau5 [梅县腔] gau3 [陆丰腔] gau5 [梅县腔] gau3
◎ 潮州话:hao6(hău) ga3(kà)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效 | 胡敎 | 匣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ɣau | ghrauh/he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