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授

kān shòu [ kan shou]
注音 ㄎㄢ ㄕㄡˋ

词语释义

刊授 kānshòu

(1) 指以刊物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

instruction via periodicals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instruction via periodicals] 指以刊物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 简介大多数人对刊授大学这个词非常陌生,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可能已经销声匿迹。而在当年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曾是上百万未能挤入大学的热血青年实现人生理想之又一途径。授课方式刊授以全日制大学中文系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定期发行杂志为主要教学手段,每期在杂志上刊登教材和辅导文章,同时通过出版不定期的《习作与指导》和出版辅导教材通过学生自学来让同学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它不受校舍、师资、时间等因素限制,因此能在更广阔范围内实施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满足了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正规大学就学的人们读书愿望。

刊授的网络释义

刊授

  • 大多数人对刊授大学这个词非常陌生,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可能已经销声匿迹。而在当年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曾是上百万未能挤入大学的热血青年实现人生理想之又一途径。
  • 刊授以全日制大学中文系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定期发行杂志为主要教学手段,每期在杂志上刊登教材和辅导文章,同时通过出版不定期的《习作与指导》和出版辅导教材通过学生自学来让同学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它不受校舍、师资、时间等因素限制,因此能在更广阔范围内实施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满足了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正规大学就学的人们读书愿望。
  • 刊授造句

    传统的远程教育首指函授、刊授教育。
    随着恢复高考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山西青年》副总编辑杨宗开始策划‘刊授教育’,这是全国较早发起函授大学教育的媒体。
    因为是星期天,全天没课,孟响一大早就抱着课本和作业来到刊授部。
    在办刊过程中,始终突出国防动员这个中心,抓住“边疆的”和“民族的”这两个特点,发挥出国防教育刊授功能,深受读者喜爱。
    在医院养伤期间,陈琼芳在山西青年社创办的“刊授大学”学习中文。
    进楼往左拐,一层的多数房间都已换了门牌,刊授部主任办公室变成了院长办公室。
    他随后还被聘为《民间文学刊授大学》顾问,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学会颁发贡献奖状。
    大专毕业后,他还专门参加了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硬笔书法刊授学校的专业学习。
    后来又参加南京文学刊授学习,但终因基础太差,小说记了十几本,却没写出一篇象样的作品,折腾了几年只好作罢。
    那一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学考试制度,中大中文系于同年秋天开设了中文刊授中心。

    汉字详情

    kān [kan]
    部首: 208
    笔画: 5
    五笔: FJH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JLN
    四角: 1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2) 同本义

    刊,剟也。——《说文》

    刊,削也。——《广雅》

    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

    刊其柄与末。——《礼记·杂记》。注:“犹削也。”

    随山刊木。——《书·益稷》

    (3) 又如:刊山(砍伐山上树木);刊木(砍伐树木);刊薙(砍伐割除草木)

    (4) 删除

    诚不刊之典。——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5) 又如:刊落(删去冗赘多余的文字);刊削(削除);刊删(删改);刊革(删改);刊除(削除)

    (6) 刻;雕刻

    刊石作铭。——蔡邕《陈寔碑》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7) 又如:刊刻(雕刻);刊人(刻版工人);刊石(镌刻在石上,以便长久保存);刊立(刻石立碑);刊版(刻版或排版);刊刷(刊刻印刷);刊书(刻印书籍);刊成板(定例);刊勒(雕刻碑文)

    (8) 订正;修订 。如:刊定(改正而成定本);刊正(改正错误);刊字(修改文字);刊改(修改;订正);刊修(修正)

    (9) 开辟 。如:刊启(开辟);刊道(开辟道路)

    (10) 刊登 。如:刊出(刊登发表);刊行(刊印发行)

    名词

    (1) 通“竿”

    抗木刊。——《仪礼·既夕礼》

    (2) 出版物 。如:特刊;副刊

    英文翻译

    publication, periodical; publish

    方言集汇

    ◎ 粤语:hon1 ho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n1 [台湾四县腔] kan1 [梅县腔] kan1 [宝安腔] kan1 [客语拼音字汇] kan1 [东莞腔] kan1 [海陆丰腔] kan1 [陆丰腔] kan1
    ◎ 潮州话:kang5 (khâng)「揭阳、潮阳」k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寒平聲開口一等khan/qankʰɑn
    shòu [shou]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EPC
    五行:
    吉凶:
    仓颉: QBBE
    四角: 52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2) 同本?

    授,予也。——《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

    则从而授之。——《周礼·邻长》

    献俘授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

    今日必授。——《国语·鲁语》。注:“与也。”

    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资治通鉴》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授受(交接;交付和接受);授兵(把武器给战士);授官厅(官府;衙门);授玉(给予玉圭);授室(把家事交给新妇);授赏(奖赏);授简(给予简札);授以全权;授位(授予职位);授政(授予帝位)

    (4) 交还,奉还

    子犯授公子载璧。——《国语·晋语四》。注:“授,还也。”

    (5) 任命

    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 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红楼梦》

    (6) 又如:授正(任命官长);授用(任用);授能(任用有才能的人)

    (7) 传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唐· 韩愈《师说》

    天下无以易李伶,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侯方域《马伶传》

    (8) 又如:授经(讲授经书);授堂(讲授学业的堂室)

    (9) 娶(媳妇),尤指旧时为子娶妇 。如:授室

    (10) 通“受”。接受

    凡授嫔妇功,及秋献功。——《周礼·天官·典妇功》

    再拜授币。——《周礼·秋官·司仪》

    惠公没, 文公授之。——《韩非子·难二》

    英文翻译

    give to, transmit; conf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6 shiu3 [东莞腔] siu3 [台湾四县腔] su5 s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4 [陆丰腔] shi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承呪去聲開口三等zjuh/zjowʑ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