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印

kān yìn [ kan yin]
注音 ㄎㄢ 一ㄣˋ

词语释义

刊印 kānyìn

(1) 刻版或排版并进行印刷,泛指文章书籍印刷流行

print for publication

词语解释

  1. 刻版印刷或排版印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用纸一方刊印同票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我只记得在已经停刊的《现代》和《译文》上,各曾刊印过她的一幅木刻。” 邹韬奋 《职业妇女的苦痛》:“如果搜集这类材料刊印专集,一定是洋洋大观。”

引证解释

⒈ 刻版印刷或排版印刷。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差拘》:“用纸一方刊印同票式。”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我只记得在已经停刊的《现代》和《译文》上,各曾刊印过她的一幅木刻。”
邹韬奋《职业妇女的苦痛》:“如果搜集这类材料刊印专集,一定是洋洋大观。”

刊印的国语词典

刻版或排版印刷。

刊印的网络释义

刊印

  • 刊印,指刻版或排版并进行印刷,泛指文章书籍印刷流行。
  • 刊印的翻译

    英语: to set in print, to diffuse, to publish

    刊印造句

    直到最近,航空公司才停止刊印航空时刻表。
    如玉历宝钞,太上感应篇,戒杀放生等书,连年钞录刊印,传播赠送,无法算数。
    李孝贤放下手中的《论语》,又拿起一本汾阳人王文素历尽三十年所著并于万历年间刊印的《新集通证古今算法宝鉴》仔细地翻阅,想着——这在后世可就被称作“数学”。
    民国初年,顺德学者邓实获得一个残本的《江宁布政使刻违碍书目》,视如拱璧,将其刊印于《国粹丛书》中。
    作为书报刊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书报刊印刷业已处在一个发展的历史“拐点”,呈现出萎缩趋势,其中图书、期刊印刷业的萎缩已经开始。
    其曾耗尽心血收藏、董理、刊印文史典籍,贡献超卓。
    这份报纸刊印了骇人的犯罪现场照片。
    《南齐书》里载有“三十六策,走为上策”的语句,清朝天地会一组织刊印的《洪门志》书里记载有“三十六着”的名称,但无具体内容。
    这两部著作的刊印,不仅使传统的彩色套印和拱花术获得了延续、发展的机会,荣宝斋从此也声誉大振。
    院藏此本为南宋书坊为营利鬻售,据增广本刊印的巾箱本,仅以后集“官制门”一集十卷,共十册,佯充全书。
    另一边,在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魔戒远征队》刊印成功后,一切就如严绍和塔里斯所想的那样,整部小说很快就陷入了热卖当中。
    在苏州掌教周士骐协助下,摘引诸经要旨,译成《修真蒙引》,对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涉及的教法礼仪无不浅释,康熙十一年刊印。
    缅甸三家官方报纸本周没再在其报章后页上刊印标语口号抨击外国媒体。这是另一种和解姿态。
    因此,关于书刊印刷企业数字化生产流程建设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和必要,其重中之重又为折手模式化和拼版精度控制的研究。
    兄卢靖合著《四邨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助兄收藏、编校、刊印《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刻》和《慎始基斋丛书》等。
    清光绪二十七年南昌读有用之斋刊刻《候官严氏丛刻》时,严氏将准备进呈而未进呈的《拟上皇帝书》更名为《上今上皇帝万言书》予以刊印。
    罗氏的收藏之丰富,刊印之繁多,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作者捡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个例,彰显罗氏保存之功。
    文章是以刊印版还是网络版发表,也会影响你的写作。
    后来贵州通志馆在民国时期又重新刊印王本。
    虽然在早期的作品译本中,大多刊印着“宫部美幸”,但这枚印章却让人们认定,大概宫部美雪才是她真正的汉语译名。

    汉字详情

    kān [kan]
    部首: 208
    笔画: 5
    五笔: FJH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JLN
    四角: 1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2) 同本义

    刊,剟也。——《说文》

    刊,削也。——《广雅》

    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

    刊其柄与末。——《礼记·杂记》。注:“犹削也。”

    随山刊木。——《书·益稷》

    (3) 又如:刊山(砍伐山上树木);刊木(砍伐树木);刊薙(砍伐割除草木)

    (4) 删除

    诚不刊之典。——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5) 又如:刊落(删去冗赘多余的文字);刊削(削除);刊删(删改);刊革(删改);刊除(削除)

    (6) 刻;雕刻

    刊石作铭。——蔡邕《陈寔碑》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7) 又如:刊刻(雕刻);刊人(刻版工人);刊石(镌刻在石上,以便长久保存);刊立(刻石立碑);刊版(刻版或排版);刊刷(刊刻印刷);刊书(刻印书籍);刊成板(定例);刊勒(雕刻碑文)

    (8) 订正;修订 。如:刊定(改正而成定本);刊正(改正错误);刊字(修改文字);刊改(修改;订正);刊修(修正)

    (9) 开辟 。如:刊启(开辟);刊道(开辟道路)

    (10) 刊登 。如:刊出(刊登发表);刊行(刊印发行)

    名词

    (1) 通“竿”

    抗木刊。——《仪礼·既夕礼》

    (2) 出版物 。如:特刊;副刊

    英文翻译

    publication, periodical; publish

    方言集汇

    ◎ 粤语:hon1 ho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n1 [台湾四县腔] kan1 [梅县腔] kan1 [宝安腔] kan1 [客语拼音字汇] kan1 [东莞腔] kan1 [海陆丰腔] kan1 [陆丰腔] kan1
    ◎ 潮州话:kang5 (khâng)「揭阳、潮阳」k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寒平聲開口一等khan/qankʰɑn
    yìn [yin]
    部首: 215
    笔画: 5
    五笔: QGBH
    五行:
    仓颉: HP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qjinh/innʔĭĕn

    刊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