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切削
(1) 切削工的动作(如修整或刨一块铁、木或石头)
(2) 利用刀具或砂轮等削去工件的一部分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利用机床的刀具或砂轮等削去作件的一部分,使作件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光洁度。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用机床的刀具或砂轮削磨作件,使之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光洁度。
词语造句
1、这种金属容易切削。
2、共和党和民主党想超越自己在切削贸易逆差。
3、为了配合曲线轮廓,必须切削每块木瓦,这减慢了我的进度。
4、聪明的木匠会测量两次尺寸,再切削。
5、如此则无需加载更大的力给刀具就能达到更高的切削速度,提高刀具寿命、减少刀具磨损。
6、在这里,在中国西部的甘肃省,20层楼高的风机的叶片在空气中切削、旋转所发出的声音是这里唯一的躁动。
7、激光可以非常精确地切削角膜组织且不损伤邻近组织。
8、不协调的刀具运动也会因为不能保持最快切削速度以排屑而造成刀具和切屑相互摩擦挤压,从而缩短刀具寿命。
9、杭州腾飞工具厂,是专业生产螺纹切削工具的企业之一。
10、但好莱坞式的这种三明治通常用五分熟到三分熟的烤牛肉片做成,而不像芝加哥那样用通常预先切削的牛肉。
11、有可能对切削深度产生误判,以至于割得如此之深,需要缝合(或者在极端情况下需要住院)。
12、在氮气氛围中进行干切削(氮加工)干式静电冷却技术。
13、这些事实说明了金属切削在常规制造中的重要性。
14、钻机逆转将扩孔器往回拉,同时切削并扩大导向孔直径。
15、这是消除内应力的一种方法,内应力是在钢铁的成形中,冷加工中,焊接或切削后的冷却中产生的。
16、一些科学家曾在古代石器的切削迹象上发现右手偏好。
17、机床的加工特点,大多是在低速时进行切削,即在低速时进给驱动要有人的转矩输出。
18、切削温度不仅直接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而且也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
19、在工业中为了不同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切削刀具材料。在最近的百年里产生了许多进展。
20、这就要求伺服系统具有优良的静态与动态负载特性,即伺服系统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或切削条件发生变化时,应使进给速度保持恒定。
21、然而逆铣仍经常被用在工业上,尤其是粗切削时。
22、对使用有限元法进行切削过程模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23、常用的硫系、铅系易切削钢,冶炼时空气污染严重,且铅有毒,对人体有害。
24、对于超高速切削机床来说,比较理想的主轴承是空气轴承和磁力轴承。
25、根据微细切削刀具的工作环境,分析了其应当具备的特点;
引证解释
⒈ 用机床的刀具或砂轮削磨作件,使之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光洁度。
切削的国语词典
切割削治。
如:「厨师将胡萝卜切削成各种不同的花样。」
切削的网络释义
切削
切削的翻译
切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iē
动词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动词
(1) 摩擦;接触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形容词
(1) 急切;急迫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t7 [客语拼音字汇] qiad5 [客英字典] ciet8 [东莞腔] cet7 [海陆丰腔] ciet7 [宝安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台湾四县腔] ciet7 [陆丰腔] tsi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砌 | 七計 | 清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sʰiei | cheh/cey |
详细解释
xiāo
名词
(1) (本义读
。装刀剑的套子)(2) 曲刀,书刀,削刀 ?
削书刀也。——《曲礼·金工》注
(3) 东周和秦汉时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又如:削刀(书刀)
(4) 简札 。如:削青(古人制简记事,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动词
(1) 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削则削。——《汉书·礼乐志》。注:“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为天子削瓜。——《礼记·曲礼》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鲁问》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削铅笔;切削;削瓜(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又指削去皮的瓜);削杖(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3) 删除。指删改文字
削而投之。——《左传》
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汉书》。颜师古注:“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
(4) 又如:削改(删改);削抹(删改抹去)
(5) 削除;削减
外削幅。——《仪礼·丧服礼》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墨子》
(6) 又如:削籍(官吏免职);削免(削除);削迹(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又作消踪匿迹。谓隐居)
(7) 掠夺
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
(8) 又如:削夺(剥夺,夺去);削敛(剥削聚敛)
(9) 分,割裂
夫齐,削地而封 田婴。——《战国策·齐策》
(10) 又如:削小(将封邑分小)
(11) 剃;刮
好雄强,似出家的子路,削了发的金刚。——《西厢记诸宫调》
(12) 又如:削剥(刮削;亦谓侵蚀);削发披缁(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削头(犹削发)
(13) 裁剪缝纫 。如:削缝(犹缝纫)
形容词
(1) 苛刻 。如:削刑(犹严刑);削虐(苛刻残暴);削薄(刻薄)
(2) 消瘦,纤细瘦长
子何清削如此?——《流江记》
(3) 又如:削削(纤弱的样子);削约(稀疏细小的样子);削瘦
(4) 另见
xuē
(1) 削弱,削减
辩智而鲁削。——《韩非子·五蠹》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兵挫地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日以削
(2) 徒峭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ok7 [东莞腔] siok7 [客英字典] siok7 [台湾四县腔] siok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og5 [宝安腔] siok7 [海陆丰腔] siok7 [陆丰腔] siok7
◎ 潮州话:siah4 siag4 (siah si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削 | 息約 | 心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siak | sĭ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