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

chū shī [ chu shi]
繁体 出師
注音 ㄔㄨ ㄕ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出师 chūshī

(1) 完成从师学艺

finish one’s apprenticeship

(2) 率兵征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dispatch troops to fight;send out an army

词语解释

  1. 出兵。

    《左传·文公十六年》:“夫 麇 与 百濮 ,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后汉书·吴汉传》:“每当出师,朝受詔,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乙巳出师。会天大雨,三昼夜不絶。” 茅盾 《喜剧》:“那时 上海 还是 孙传芳 的势力,那时国民革命军还没有出师北伐。”

  2. 徒工期满学成。

    韩少华 《红点颏儿》二:“我学了三年零一节,刚出师,就‘晋’到了前柜。”

引证解释

⒈ 出兵。

《左传·文公十六年》:“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后汉书·吴汉传》:“每当出师,朝受詔,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
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乙巳出师。会天大雨,三昼夜不絶。”
茅盾《喜剧》:“那时上海还是孙传芳的势力,那时国民革命军还没有出师北伐。”

⒉ 徒工期满学成。

韩少华《红点颏儿》二:“我学了三年零一节,刚出师,就‘晋’到了前柜。”

出师的国语词典

出兵。

出师的网络释义

出师

  • 出师,指出兵;徒弟期满学成。《左传·文公十六年》:“夫麇与百濮 ,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 相声不像学车,先桩考,再路考,没有这么一说,也没有所谓的结业考试,到了日子就出师,甭管什么水平。也有没等出师就跟着师父上台了,一场相声大会,七八个节目,头了徒弟上去先开个场,猜个灯谜。往后开场有起色了,成了师哥了,就往后排,让年轻的小师弟先上,水平越高越靠后,越往后身份越高,什么时候“攒底”了,就差不多了。
  • 出师造句

    抗敌大军在出师前,人人立下誓言,要将敌人驱出国境,那情景,真有气壮山河之势!
    其实,教练一般都很凶的。这也是一种训练,为以后千变万化的实际驾驶情况做练习。到你能练到有人在旁边大吼大叫都不影响你正常驾驶的情况下,就肯定出师了。
    这次期末考试,我出师不利,第一门仅考了八十分。
    出师之前就已经了解最终结局,但依旧毅然决然的履行终究的责任。
    这场网球赛才开始,我方就屡屡失手,真是出师不利。
    命运惨,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代天才不得其时。
    花毒婆出师不利本想来个偷袭却没想到竟然反遭到伏击,本就感到气愤这下被柳鹤言语一激更是怒火中烧。
    所谓出师有名,在情在理,自己如果直接杀上门去,一定会受到官府盘问,定罪为杀人犯。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及哥舒翰出师,凡不数日,乘舆迁幸,朝廷陷没,百僚系颈,妃主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召祸也。
    既然天子已下诏书,承认刘璟为荆州牧,那我们再联合其他两家打江夏,就变得出师无名,请子布劝勉百官,让他们顾全大局。
    最大的隐患在于,黄巾军乃全民公敌,如果锋芒毕露,西边袁绍曹操和北边的公孙瓒,任何时候要大军压境,都随时出师有名。
    谢谢!夜黑风高全族灭热血男儿誓雪冤;奇才一晚开天眼,板砖防身会召唤;男儿不知为何事,出师未捷身先死;地狱无门去不成,未想夜叉结成交。
    正是,二弟你一个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先皇怎能不明白,所以他决定要斩草除根,别的大将不能先动,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出师有名才能不被天下人耻笑。
    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从他的决策,到他的治绩,到他的用人,到他的北伐,到他对于手下名将魏延的嫉妒,这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凌天禁不住喟然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黛丽丝说话了怎么,现在知道困难了?当初劝你不要回来,你硬要回来……
    却说钟会出师之时,有百官送出城外,旌旗蔽日,铠甲凝霜,人强马壮,威风凛然。
    从码头走来,基尔市区的繁华和下区贫穷破败的街景不断后退,想到那些壮志难酬,出师未捷先饿死,王海蒂的心情有些纷乱。
    其明年为恭宗皇帝德祐元年,似道上表出师,旌旗蔽天,舳舻千里,水陆并进。
    长留弟子花千骨,罪不容诛,三尊仁慈,弟子甘愿伏法。只求三尊开恩,不要逐我出师门。哪怕魂飞魄散,弟子也毫无怨言。——花千骨。

    汉字详情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